芒种小知识介绍芒种顺口溜

1、有关芒种的知识和农事活动
芒种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 。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 。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 。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 。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 。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
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 。”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 。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 。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
2、24节气的顺口溜有哪些?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古代民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求索、认知、总结的智慧结晶 。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最晚在西汉初年,24个节气就已经全部出现了 。汉武帝时将其纳入历法,从此,节气就成为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文化精神是顺天应时 。所谓顺天应时,就是一方面,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命节奏,根据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循时而动,以合时宜 。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二十四节气与北京城

24节气的顺口溜有: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2、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
3、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
4、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
5、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扩展资料:
1、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
2、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节气歌搜狗百科_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 。

最为人熟知的节气歌就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这是对24节气的高度概括,背会的节气歌也就能记住节气的顺序了
除了节气歌之外,节气背后还有许多丰富的民俗、饮食、农耕等方面的趣味活动,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节气,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尔雅慢生活”哦,我们一起跟着节气,把生活过的诗意一点 。

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3、24节气的顺口溜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方便小朋友背诵

二十四节气歌诀与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

24个节气顺口溜

24节气的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 。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简单容易背,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内容
4、求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对古人的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人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气温高低及降雨情况,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


相隔差不多半个月,一年24分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对古人的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1]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

原发布者:乐图数据
篇一: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歌1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这首的二十四节气歌,最为简短,也最容易记忆 。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 。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