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身为一个中国人,长城对我们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是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经历代增修改筑,到明代发展到最高阶段,其工程之浩大,防御设施之齐全,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整的长城大多为明代修筑,其中以八达岭长城最为著名 。
军事作用
长城最主要的历史作用莫过于军事防御,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汉代长城修筑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 。当时北方的匈奴势力强大,常侵犯河西一带,劫掠财粮牲畜,骚扰汉民农耕 。为使边疆安宁,汉武帝多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西征 。打败匈奴后,他开始向河西迁徙汉族居民,然后进行农业开发,紧接着在这里驻扎军队,修筑长城,以阻止匈奴再次入侵 。明成祖朱棣死后,明王朝再也没有能力对蒙古族各部进行大规模的远征了 。由此以后加强北方防务,修建长城防御体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秦长城、汉长城还是明长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军事防御 。

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泰山两侧是齐鲁接壤地带,是南北争战与会盟的通道 。特别是在齐国的西南部,济水与泰山之间构成依河临山之险,是中原各国的交战要道,是春秋战国时中原诸国进攻齐国的咽喉 。所以,齐国在这里首先修筑了西段城障,以防鲁、晋诸国 。战国初,齐国更加鼎盛,而鲁国则衰,楚、越乘虚而放,特别是楚国不断北征至海岱地区,先后灭掉了邾、杞、莒等国,并把越国的势力也赶了出去,取得了琅玡一带的领土,直接危及齐国,于是迫使齐国又修建了东段长城,以防楚越 。到了战国中期,齐威王,齐宣王继起争霸,楚国灭掉了越国,更加危及齐,而冈峦起伏的泰沂山区正处于齐之南越,以山代城的传统格局已不适应徒骑兵战的新形势,于是齐威王又修建了中段长城 。尔后,齐宣王又对整座长城加以维修连成一体 。
秦修筑长城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匈奴人不断骚扰,秦、赵、燕三国,于是三国都陆续在边界上修筑过长城 。秦昭王在甘肃省的临洮县开始修筑古长城 。秦长城向东北,经过一大片未设防的黄土沟壑后,就是已经灭亡的赵国曾经经营了几百年的长城 。这条长城时断时续,早已破败不堪 。到达北部边疆以后,三十万秦军的任务就是维修、改造破旧的长城 。
秦军当时有一名杰出的将领叫蒙恬,是秦朝的一代名将 。匈奴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不断地侵袭各国 。在这种情况下,蒙恬选择了长城战略 。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 。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
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长城的首要作用是预警 。这些最高处的烽火台就是了望哨,为了提前预警,有些烽火台甚至远远突出于长城之外 。其次长城的作用在于防御,在长城沿线秦军修建了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这里是戍边军民的居所,也是长城工事上的战斗支撑点 。在离开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秦军又修筑了屯军要塞,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众多的军队 。长城还有物资储存的作用毕竟一味的防御是不可行的所以在军队征讨匈奴的时候长城内所储存的物资还可以保证物资的供应,长城的修筑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安定 。
汉代长城修筑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 。当时北方的匈奴势力强大,常侵犯河西一带,劫掠财粮牲畜,骚扰汉民农耕 。为使边疆安宁,汉武帝多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西征 。打败匈奴后,他开始向河西迁徙汉族居民,然后进行农业开发,紧接着在这里驻扎军队,修筑长城,以阻止匈奴再次入侵 。
汉武帝转变战略,开始实施反击 。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汉武帝一方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联合月氏、大夏和乌孙等政权,并“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匈奴)与羌通之路”,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率10万以上的骑兵大兵团,连续发动四次大的战役,远出长城之外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军,终于迫其“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 。至此,作为匈奴南进的主要战略基地的阴山山脉,完全被汉王朝所控制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汉武帝又下达了在阴山以北修筑长城的命令 。
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 。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 。据《明史·兵志》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治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修建了全长6000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死后明朝再也无力发动对少数民族进攻,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 。(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在冷兵器时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 。
经贸交流
除了军事作用外,长城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经贸,交流等作用 。
长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 。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的联合与交流——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还是民族间的斗争——军事的、政治的——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
【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消极作用
在军事方面长城无疑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但是在民生等方面,长城的消极作用十分明显 。
以秦长城为例修筑秦长城的确劳民伤财 。比方说,从烧铸一块秦砖开始直到将这块秦砖放在秦长城上,共花费秦时的二十文钱,而一文钱值现在的五元,秦长城共计2亿块砖,共计40亿文,折合成人民币共计200亿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修筑秦长城共需70万人,人口巨大,这算劳民 。可大家算过吗,如果不修长城,匈奴大规模南下一年二十次,十年共计200次,一次死伤人民二万,200次就是400万这比修长城的70万,孰轻孰重,凡是正常的人都能分开 。再算,匈奴南下一次造成财产损失5000两,二百次就是100万两,约100亿文,折合人民币五百亿元,这比修长城的200亿元那就是九牛一毛 。
秦长城在人道主义方面有所商榷 。首先,在公元前的时代 。那是没有起重机,没有运输车的时代 。在修长城的过程中,全凭人力,所以人力伤亡在所难免 。而修长城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社会安定,这出发点是对的,有何不人道,拿着进步的科技的人才的时代的人道目光,去衡量一个落后的时代,这有点强人所难 。
浅析我国历史上的长城的作用 古代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结语
总之长城的修筑利弊共存,他无数次的保护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受少数民族侵害,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 。另一方面,长城的修筑给人们带来了沉痛的负担和灾难 。但无论怎样,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工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吃苦的精神 。不仅是我国的财富也是是世界的财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