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哪些节日 苗族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从服饰、饮食、节日、语言、和医药文化着五方面来解读 。
【苗族有哪些节日 苗族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苗族有哪些节日 苗族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文章插图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 , 男装和女装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 , 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 。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 , 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 , 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 。《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 。”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 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 。
由于历史的久远 , 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 无法完全解读 , 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 , 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 , 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 , 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 。
苗族饮食文化:
在苗族的分布地区中 , 大部分的都是一日三餐 , 均以大米为主食 。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 , 现舂现吃 , 每次舂3-5斤 。现在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 。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 , 半熟后社滗去米汤 , 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 。
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 , 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 。食用糯米时 , 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 , 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 , 用锤捶打成泥 , 再用手扯成小圆团 , 以木板压平 , 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 , 随时换水 , 可存放4-5个月 , 吃时烧、烤、炸均可 。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 , 打成浆状 , 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 , 呈金黄色即可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 , 味道更为鲜美 。
苗族节日文化: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 。关于赶苗场的起源 , 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 。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 。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 , 秘密联系 , 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
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 。届时 , 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 。如双方中意 , 便可互赠腰带 , 作为订婚礼物 。事后反悔者 , 可索回腰带 , 解除关系 。
羊马节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 。届时 , 人们杀猪宰羊 , 请客送礼 , 隆重庆祝节日 。
苗族语言文化:
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50年代初 ,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 , 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 , 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 , 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 , 即:湘西方言 , 黔东方言 , 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 , 中部方言 , 西部方言) , 和七个次方言 , 十八种土语 。
湘西方言(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黔东北的松桃苗族自治县 , 湖北的恩施、宣恩、来凤、鹤峰和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等县 , 分5种土语;
黔东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 湖南的靖州、会同等县 , 贵州安顺地区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 , 分5种土语;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贵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以及云南全省 , 分8种土语;
苗族医药的文化:
苗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由于苗族早期迁徙频繁 , 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疬之乡 , 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 所以为了生存下去 , 苗族有了很多有名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 。
苗族人口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4位 , 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苗族医药起源于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 历史悠久 。其中 , 苗族的巫医、医术和苗族人奇特的医疗技术以及令人生畏的“见血封喉”毒药等都是它发展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
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 , 在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 , 常流传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 , 万年苗药” , “一个药王 , 身在四方 , 三千苗药 , 八百单方” 。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将药物分为冷药和热药两大类 , 认为甜、麻、香、辣属热药 , 用于治冷病 , 归冷经;酸、苦、涩属冷药 , 用于治热病 , 归热经 。湘西苗族医师认为药有止、补、通、散功能 , 并总结出“以热治冷”、“以冷治热”、“以通治闭”等用药规律 。苗族医药的特点 , 以单方较多 , 复方较少 。”多为一方一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