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的传统习俗( 二 )


“趁墟”, 亦作“趁虚”或“趂虚”, 南方谓趁墟, 北方谓赶集 。 墟市, 也叫“墟场”, 古时, 日中为市, 以便贸易 。 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 。 墟市是人们购物的地方——吃的用的, 除了自行种植、生产外, 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购买、交换 。 趁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 年尾趁墟置办年货 。
【大寒时节的传统习俗】“洗浴”, 与“除尘”有相同用意, 是搞好个人卫生, 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 。 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 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 洗澡过年” 。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 各地也不尽相同, 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 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 。 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 如有“末冬”“季冬”“腊月”“腊冬”等别称, 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 。 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 所以有“腊月”之称 。 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 。 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 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 。  
 
2.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 无风自寒 。 ”在我国部分地区, 大寒不如小寒冷, 但在多数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 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 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 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 。 如今在广东, 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 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 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 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 糯米味甘、性温, 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 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
 
3.尾牙祭
尾牙祭: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 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 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 如尾牙祭等 。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 土地载万物, 又生养万物, 长五谷以养育百姓, 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 。 土地神的称号众多, 其来历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 。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 按照民间的习俗, 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 人们都要立社祭祀, 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 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 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 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 “做牙”, 亦称“做牙祭”, 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 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 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 。 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
 
4.吃腊八粥
腊八节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节日, 这节日习俗是吃腊八粥 。 腊八粥, 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 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 宋 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 寺院谓之‘腊八’ 。 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 名曰‘腊八粥’ 。 腊八这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和佛陀成佛有关, 清代苏州文人李福诗云:“腊月八日粥, 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 五味香糁入 。 在中国北方, 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 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 华北歌谣:“老婆老婆你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 ” 
 
5.数九
民间有“小寒大寒, 无风自寒” 。 "小寒大寒, 冷成一团"的谚语, 说明大小寒节气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 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 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区来说, 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 “数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 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从冬至算起的), 每九天算一“九”, 依此类推 。 所谓“热在三伏, 冷在四九”, 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 。 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 “九尽桃花开”, 此时寒气已尽, 天气暖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