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截肢、怀揣七百元求学,“独腿博士”励志逆袭投身仿生科创引关注( 二 )


2018年 , 读完博士的孙小军重新回到深圳 , 带着假肢用户、开发者、创业者的三重身份进军假肢行业 。他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到更多需要假肢的人 。
9岁截肢、怀揣七百元求学,“独腿博士”励志逆袭投身仿生科创引关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孙小军和他的假肢研发团队
团队一天一天在壮大 。从2015年到2021年 , 孙小军带领团队从0到1 , 从无到有 , 梦想终于开了花:2019年 , 孙小军在香港创业大赛上获得总冠军 , 获得奖金10万美元;2021年10月15日 , 团队的匠心之作“BionicM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首发 。
第十代BionicM(健行仿生)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 , 假肢内置了角度传感器、六轴力传感器、膝关节轴位、微处理器以及蓝牙 , 运用了内置相比第九代智能假肢机器人更加安全稳定 。电动假肢采用了运动能回收技术、肌肉仿生技术、仿生核心算法、技能学习技术等 , 使得使用者跑步、上台阶等伸缩运动更加便捷 , 并且智能假肢机器人可以学习使用者的行走习惯 , 从而达到“人机合一” 。
上述“华中大材料学院”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对孙小军求学之路介绍不多 。不过 , 当年湖北媒体曾多次报道郭孙小军的事迹 。
例如 , 荆楚网2006年9月就曾刊文《孙小军:双拐拄起坚强人生》介绍:(2006年9月)2日至4日 , 华中科大迎来8000余名新生 。涌动的人流中 , 一位拄着双拐的男孩格外引人注目:没有父母陪同 , 在老师帮助下 , 办理了“绿色通道”证和入学手续 。他的脸上 , 绽放着开朗的笑容 。
他叫孙小军 , 是该校材料学院新生 , 来自贵州的一个贫困山村 。为了节省路费 , 小军对父母强烈要求:让自己一个人来学校报到 。他独自背着简单的双肩包 , 揣着家里凑的700元钱 , 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武汉 。
孙小军9岁时不幸患上骨髓炎 , 不得已截掉右肢 。但他经常用张海迪、海伦凯特和霍金的事迹为自己加油:“他们都那么优秀 , 身体却没我好 , 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于是 , 他在就读的石阡县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双拐学生竟然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
荆楚网2006年9月的报道介绍 , 来汉途中 , 孙小军心里多少有点忐忑 , 不知能否顺利申请到助学贷款 。但他鼓励自己 ,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 也要坚持下去 。到了学校 , 他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通过“绿色通道” , 不仅顺利办理了缓交学费的手续 , 学校还为他减免了住宿费、军训服装费、公寓生活用品费等1860元 , 不久以后助学贷款也将发放到他手中 。华中科大党委副书记欧阳康闻讯赶来 , 与小军亲切交谈 , 表示学校将尽快资助一辆电动车 , 方便他的学习和生活 。
据湖北媒体“长江商报”2007年1月报道 , 2007年1月 , 华中科技大学“引领校园——2006华中科技大学风云学子评选”顺利结束 , 来自贵州的残疾青年孙小军入围 。
楚天都市报2007年2月曾报道:2007年2月6日 , 华中科大材料学院残疾大学生孙小军被选赴沙洋监狱 , 帮教服刑人员 。在沙洋监狱 , 孙小军讲述自己凭借顽强毅力求学的经历 。当他讲到自己拄着双拐、艰难地翻过山梁上学时的情景 , 不少服刑人员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知乎的个人主页上 , 孙小军2021年8月曾写道:“在坎坷和磨难中学会沉淀自己 , 在得与失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 未来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
【9岁截肢、怀揣七百元求学,“独腿博士”励志逆袭投身仿生科创引关注】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