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饱和的互联网社交平台( 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德国社会学家莱克维茨认为 , 我们当前所处的「独异性社会」中 , 存在着一种强制人们「自我实现」「改变自我」的律令 。每个人必须超越自我 , 不断完善自我 , 然而 , 社会文化倾向于将生活上的失败归结为主体个人的责任 , 从根本上是一种正面情绪文化 , 几乎不为负面情绪留下多少空间 。
本质上 , 摆烂和「emo」其实都源自同一种社会压力:难以左右、对抗外部环境 , 于是 , 「实现自我」的律令就变成「调整自己的心态」 , 而如果实在做不到积极正面 , 那就美美放弃(emo或摆烂) 。
但话说回来 , 「emo或摆烂」更多时候也只是「口嗨」 , 一种情绪宣泄 。于是 , 线下都是活力满满的卷王 , 上网一看 , 原来你我都是西西弗斯——这样的矛盾时刻 , 几乎每天都要在发生 。正如阿兰·埃亨伯格(AlainEhrenberg)指出 , 在当下 , 人面对一种强制的、压倒性的自由 , 「在必须成就自身的努力中精疲力尽」 。所以 , 还能好好「emo」吗?
现在很习惯说「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 说的大概是 , 在压抑已久之后 , 让情绪彻底崩溃的往往只是一件小事 。这种说法一方面让生活中导致不良情绪的琐碎小事变得合理 , 但也遮蔽了情绪爆发的原因之一:自我压抑 。
把什么都仅仅归结于「emo」 , 把自己的情绪摆到公共空间试图寻求共情共鸣 , 习惯性地代入第三人视角超脱地审视自己的情绪 , 并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 , 反而更容易忽略个人情绪体验的特殊性 , 减少了深度感受和消化情绪的机会 。诉诸「emo」这样含混且带有调侃意味的词 , 企图四两拨千斤地谈论一些真正的情绪问题 , 但这却有可能让我们的情绪更压抑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教授IrisMauss的一项研究发现 , 「保持积极」的巨大压力 , 反而会使得人变得忧郁 。相反 , 让自己的悲伤、失望和悔恨等消极情绪自然发展 , 反而会经受更少的情绪病症状 。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PaulBloom(2021)也指出 , 每时每刻的情绪状态 , 并不决定对人生的总体评价 。研究表明 , 那些最终认为自己是快乐的人 , 一般都是那些会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的人 , 对于他们来说 , 痛苦有时候可以转化为某种愉悦感 。
【情绪饱和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往积极的角度看 , 倘若emo和言说emo目的 , 不是更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生产阶段 , 那么生产和消费「emo」 , 或许也不失为将痛苦转化为愉悦感的手段之一 。如果能够接受自身的负面情绪 , 在emo时刻来临的时候不苛责自己 , 甚至更进一步地反思造成情绪的那些外部因素 , 负面情绪甚至能够提供一种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在此意义上 , 或许便正如批评家霍米·巴巴所说的:「忧郁不是一种被动姿态 , 而是一种反抗的形式」 。
推荐阅读
- 微软史上最大收购行动,决战元宇宙的背后是「文化输出能力」?
- 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是怎样的体验?
- 老公为什么会找丑的女人做女朋友?
- 吴婷和武庚的婚姻是否能够帮助他人的婚姻?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是什么感受?
- 单纯的女生你伤不起,因为过了几年,你看到她就会内疚
- 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都有哪些表现?
- 皮肤黑的人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婆?
- 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男方和女方各是如何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