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六十载 一心为患者(走近国医大师?)

行医六十载 一心为患者(走近国医大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业甫近照 。
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
李业甫 , 第三届国医大师 ,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 。他行医六十年 , 让许多患者摆脱病痛折磨 。他致力于推拿医学教研 , 写出了一部部推拿专著 , 培养了数百名中医推拿专业人才 。
手背上 , 青筋暴出 , 骨节分明 。仔细看去 , 李业甫的手从指头到掌心 , 布满老茧 。
深冬时节 , 天气正寒 。身子骨刚好一点 , 因病停诊一年半的李业甫回到了临床一线 。在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大师诊室里 , 他再次忙碌了起来 。
凭一双手治疗疾病
“手抬高 , 疼不疼?会麻吗?”推拿间隙 , 年近九旬的李业甫轻声询问前来问诊的小鹏 。天气寒冷 , 11岁的小鹏却觉得李爷爷的手十分温暖 , “不疼” 。得知小鹏刚做完手术没多久 , 李业甫戴上眼镜 , 略微抬头 , 对着灯光 , 拿起拍片结果 , 仔细地看 。
之后 , 李业甫左掌摊开 , 右手握拳 , 置于小鹏头顶 , 轻叩几下 。紧接着 , 顺着脊椎 , 移至肩颈 , 略微按压 。门诊室里 , 三四个徒弟围在周围 , 认真观看 。
去年10月 , 顾不得身子还未完全康复 , 李业甫就奔回了诊室 , “干了一辈子 , 舍不得啊!”
每天早起 , 李业甫满脑子想的是门诊又有哪些病人 , “有些患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 , 我这双手 , 能做一点是一点 。”边按边说 , 李业甫依然手随心转 。
幼时家贫 , 兄妹众多 , 他当过放牛娃 , 也住过茅草屋 。“后来有个弟弟患病 , 不治身亡 , 让我决心学医 。”李业甫回忆 。
不打针、不吃药 , 双手揉捏按压就能治病 。几经辗转 , 中医推拿激起了李业甫的兴趣 , “不用买药 , 一双手推推揉揉间就能治病 , 多难得 。”
合肥医士学校毕业 , 又到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培训后 , 李业甫于1962年被分配到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 开始从事推拿医疗 。在他之前 , 安徽很少有人从事推拿医疗工作 。“当时除了理论课 , 还要学手法 , 穴位又多 , 不光记 , 还得练 , 半点都不轻松 。”李业甫说 。
站在阳台活动筋骨 , 伸臂画圈 , 前后甩手;对着沙袋练习手法 , 日复一日 , 认真钻研 。久经岁月洗礼 , 李业甫的推拿技法越来越成熟 , 经手治疗的病患也越来越多 。时间一长 , 他的指间也磨出了一层老茧 。
“这么多年 , 李老师一心想的就是患者 。连门诊费都是按照普通专家门诊标准收 。”主治医师张燕说 。
用一双手锤炼技艺
小小的筒子楼 , 一丈见方 , 冬天似寒窑 , 夏日赛蒸笼 。坐于其中 , 白天问诊 , 晚上总结 , 这样的日子 , 李业甫过了几十年 。
一双手 , 能指间运作 , 于患者体表揉、捏、搓、擦;拿起笔、捧着本 , 问诊时遇到的难题和创新的思路 , 也在一笔一画间点滴记录 。
大夏天里 , 阵阵热浪袭来 。没有风扇 , 打一盆凉水放在地上 , 李业甫双脚浸入 , 靠着凉水消解热意 。
几十年里 , 李业甫先后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 , 主编医学专著17部 。与此同时 , 编写教材、设计教案 , 他想的是“要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系统地运用推拿诊疗技术、技能手法 , 李业甫首创的“李氏推拿牵引复位法”和“李氏定位旋转复位法” , 在中医推拿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
中医推拿 , 既要传承 , 更需创新 。因为常年体力劳动 , 马鞍山不少工人出现腰椎病和颈椎疼痛 , 大家都来找李业甫治病 。推拿牵引治疗 , 得靠人力将患者肢体拉开进行关节复位 。“有的拽手 , 有的拉腿 , 至少需要4人牵引 。”李业甫说 , 这样不仅费时费力 , 有时还疗效很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