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六十载 一心为患者(走近国医大师?)( 二 )


何不设计一台牵引复位床?一来解放人力 , 二来控制力度 。
说干就干 , 李业甫和工人们一道集思广益 , 设计图纸 , 研究方案 。上世纪70年代 , 一台钢铁材质、人工手摇的牵引床问世 。“通过这张床 , 疗效显著提高 , 疗程也明显缩短 。”最初 , 牵引复位床只具备简单功能 。而如今 , 牵引复位床已经发展到了具备多功能的第三代版本 。
【行医六十载 一心为患者(走近国医大师?)】靠手把手实现传承
肩一沉、腕端平 , 指实、掌虚 , 李业甫手握空拳 , 紧推慢移 , 按于肩背 。
“不同部位 , 手法力度不一 。其中轻重缓急、柔软深透 , 大有讲究 。”门诊室里 , 李业甫边演示 , 边解说 , 身边的学生瞧得仔细 , 下笔如飞赶忙记录 。
年近九旬 , 在诊疗一线 , 李业甫渴望将“手摸心会 , 运用自如”的推拿技法传之后人 。“推拿手法很重要 , 操作得当才会起效 。”在李业甫看来 , 讲得再好 , 不如手把手教 。从师十载 , 张燕对自己刚入职时练习手法的那段日子 , 记忆犹新 。“先在模具、沙袋上练 , 熟悉颈椎骨节位置后 , 再用到同事身上 。”每天至少练习一个小时 , 两年之后 , 张燕才真正将手艺付诸实践 。
治学严谨 , 李业甫对待病人却很温和 , “李老师问得很细 , 加上体格检查 , 一位患者要花20多分钟 。”这种风格 , 也渐渐感染了张燕 。“问诊时 , 总要问得很细 , 才觉得透彻 。”张燕说 。
临床教学之外 , 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内 , 还时不时会有新的课程 。没有黑板 , 不见教材 , 李业甫拿着两页薄纸 , 为学生挨个答疑解惑 。“在临床上要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何确定复位具体点?”……说到兴起 , 李业甫还会把提问者叫上前来 , 握着手 , 对着点 , 亲自示范 。
开设推拿专业班、创办传承工作室 , 多年来 , 李业甫已培养了数百名中医推拿专业人才 。时至今日 , 哪怕有的学生已是科室主任 , 李业甫还会拿着他们的病历记录细看 。“不光看 , 还批改 。这也使得我们在诊疗时更加认真 , 不敢有一丝懈怠 。”张燕坦言 。
“趁着自己还能动 , 要再多培养些学生 , 多治疗些患者 。”李业甫清瘦的双手在推揉点穴间 , 格外有力 。
(文中小鹏为化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1日 13 版)
来源:人民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