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饼这么香?每张24元,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尽管每张大饼涨到了24元钱 , 来高集冯氏锅饼店买饼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 锅底的炉火更是越烧越旺 。
什么大饼这么香?每张24元,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烙锅饼的锅炉
东阿县高集镇有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集锅饼 。高集锅饼是用锅台鏊子烙的一种大面饼 , 直径约55厘米 , 厚约2厘米 , 因为外硬里嫩、结实压饿 , 清朝末年在基层劳动大众中开始流行 , 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
“我小时候 , 镇上有几十家锅饼店 , 家家户户的土炉子都烧得通红 。”今年72岁的冯太让是高集冯氏锅饼的第三代传人 , 9岁那年他开始帮着爷爷给锅底添柴 , 15岁就下学跟着父亲站锅台;冯家的印花模具已传了上百年 , 一把用了五六十年的大面刀早已磨得和尖尖的匕首一样 。
什么大饼这么香?每张24元,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家传下来的印花模具和面刀
“劈材、点火、热锅 , 和面、杠面、压面、印花 , 上锅、添水、捣孔、加芝麻……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怎么也得大半天 , 光烙熟面饼都得50分钟 。”冯太让说冯氏锅饼以手工制作为主 , 先将上好的白面加入“面引子”和面 , 待面醒好再由有劲的男人“杠面” , 经过300多次杠压才能把面压匀 , 每张饼都是五斤五两重 , “压出的面越劲道 , 做出来的锅饼就越硬而不艮 , 外硬里嫩 , 口感味道俱佳 。”
什么大饼这么香?每张24元,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氏锅饼
面做好后 , 后面的活大都是女人的了 。从2002年嫁给冯太让的儿子冯富增 , 孙艳玲就跟着婆婆站锅台 , 她的这双手不知道摊熟了多少张饼 。“早上五六点钟就起来点火、热锅 , 七八点钟面好了就擀饼、印花、上锅 , 中间不停地翻转、捣孔放气、加水和芝麻 , 四五十分钟后锅饼两面金黄 , 焦香浓郁的时候就能出锅了 。”孙艳玲说 。刚出锅的饼尤其好吃 , “掰一块 , 填嘴里 , 那个香啊;拿回家干吃、油炸、炖肉 , 都很好吃 。”
什么大饼这么香?每张24元,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氏锅饼
冯氏锅饼店是高集镇最早的锅饼店之一 , 也是坚持最久的 。“上个世纪生活节奏慢 , 力气活多 , 锅饼一直卖得不错;从现在往前数十几年 , 那时候开始大锅饼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 大家更愿意吃白馒头 。”冯太让说 。生意最好的时候 , 家里十几个锅炉一直烧着 , 过年前后锅底的火24小时不熄 。然而 , 后来吃锅饼的人越来越少 , 生意渐渐淡了 , 不少锅饼店都关了门 , “最惨淡的时候 , 我们也只剩一个锅还点着火 。”
“不知道为什么 , 最近几年吃锅饼的人又多了起来 , 不光高集镇的人来买 , 东阿的、聊城的 , 甚至济南的都跑来尝 。”冯太让说 。因为需求量越来越大 , 他家的锅从3口增到6口 , 现在又添到了12口 。
什么大饼这么香?每张24元,来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冯太让
做饼的锅多了 , 锅旁的人也多了 , 嫂子、婶子之类的亲戚都跑来帮忙 。“每到忙的时候 , 锅旁边总围着六七口人 , 门口的顾客还排着长队等着买饼 。”孙艳玲说 。刚来的时候 , 她觉得做锅饼这活太累了 , 冬天烧着火还暖和些 , 夏天简直热地要了命 , 开空调不顶事 , 风扇又不敢开 , 怕把刚压好的面吹硬了 , 那样就很难吃 , “以后孩子怕是不干了 , 受不了这份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