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启示录②|成本技术壁垒在前,机器狗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三 )


价格和性能决定着机器狗的普及程度 。
王兴兴预测 , 零售价格下降是整体趋势 , 过一两年 , 大家在街上看到有人遛机器狗 , 将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大概是唯一卖一万多元一台 , 还能赚钱的公司 。”他说 , 从2013年开始 , 宇树就着手降成本方案 , 从几万块降到1.6万元 。
小米则利用自身的生态链 , 让工程机价格跌破万元大关 。
黄长江介绍 , 小米有着供应链和智能工厂的优势 , 也具备技术基础和生产经验 。“我们要保证铁蛋可以普及 , 如果价格一直高高在上 , 市场就永远无法打开 。”
同时 , 黄长江也坦言 , 现在铁蛋确实在烧钱 , 后续会把控需求 , 把钱花在刀刃上 , 从技术、生产、产品定义等多维度收敛成本 。如果可以量产 , 整体成本还能继续下降 。
然而 , 在高岳看来 , 目前机器狗的技术成本和市场普及之间 , 着实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
她直言 , 便宜就代表机器狗像玩具 , 如果想要一个稳定的系统 , 价格就下不来 。“我希望我研发的机器人能够真正解决一些痛点 , 能干脏活累活、扛得起家 。”
高岳告诉采访人员 , 多足机器人的核心在于它不只有视觉 , 想要实现人机交互 , 就一定要有力控 。力控的作用在于 , 好比把人的眼睛蒙上 , 告诉他前面有个台阶 , 即使看不见也能踏上去 , 同时还控制着走路的柔顺度等等 。然而 , 力的传感器十分昂贵 , 一旦装有性能良好的力的传感器 , 多足机器人的整体价格很难做出让步 。
【机器狗启示录②|成本技术壁垒在前,机器狗进入家庭还有多远】“这可能是商业上会面临的困境 。要考虑的是 , 面向C端(个人消费者)的时候 , 如何平衡好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关系 , 做到真正有宠物狗的感觉 。”高岳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