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惠生 围绕产业育人才 乡土人才真正“香”( 四 )


江苏省第二批本土人才
“三带”专家的培养对象
烤鱼店里的清江鱼是很多“美食家”的“心头好”。最近,区域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周建中一直在努力推广这种海产品。
“清江鱼的学名是斑点鲶鱼。我们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推广农业。目前吴江有50多个水箱养这种鱼苗。水箱中成鱼的产量一般在2万公斤左右。高达4万公斤。”周建中说,这种鱼刺少,含肉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另外,它的经济价值比较高,非常适合养殖农民增收。

花惠生 围绕产业育人才 乡土人才真正“香”


文章图片

周建中从2002年开始推广水产技术。
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无锡一家水产公司短期工作的周建中回到家乡吴江,进入吴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成为一名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黄颡鱼的人工养殖。
黄颡鱼又称带刺鱼,是吴江人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鱼类。2002年以前,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没有关键突破。鱼苗的成熟和孵化取决于鱼自身的“气质”。实现规模化养殖,是控制成熟度、提高孵化率的必由之路。
为了克服黄颡鱼人工养殖的困难,周建中在东太湖养殖场呆了三个月。在此期间,周建中在农场生活和进食,并批量试验鱼苗。
"自5月份以来,已饲养了650万尾鱼苗."周建中说,一开始技术团队沿用了四大鱼的养殖模式,供应了等量的催产素,但鱼苗还是不能同时成熟。后来,经过反复尝试,团队终于找到了平衡点,让鱼苗可以同时成熟。解决了成熟度问题后,团队又开始提高孵化率。因此,当黄颡鱼在7月份成熟时,周建中和他的同事们分批筛选优质鱼来辅助产卵和受精。
虽然成熟期一般得到控制,但黄颡鱼还是分批产卵,大部分都在半夜工作,周建中和同事选择逐一查看情况。那时候,他们基本上通宵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优化,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终于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花惠生 围绕产业育人才 乡土人才真正“香”


文章图片

继黄颡鱼之后,周建中对虾苗的繁育进行了优化。曾经,吴江的养虾人采用的是连续池塘养殖的方法,即虾成熟后,保留一部分进行养殖,继续养殖。然而,这种方法会导致虾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最终出现“养的虾越多越差”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学习,周建中开始推广野生虾和池塘虾的杂交养殖技术。
“我们说服了几个农民采用我们的新技术。他们养的,效果真的很好。慢慢地,农民开始使用这种耕作模式。”周建中说,如今,李安堂的农业已经基本被淘汰。养虾人购买虾苗时,会问:“这是虾苗杂交吗?”
2018年,吴江开始全面拆除太湖围网,开启“人把螃蟹放在天上”的生态增殖模式。周建中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帮助蟹农提高养殖效率。“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水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行推广应用,慢慢提升池塘太湖蟹的整体品质,做出口碑和品牌。”周建中说。

花惠生 围绕产业育人才 乡土人才真正“香”


文章图片

从一名年轻的技术服务员到如今的技术推广员,周建中始终关心吴江渔业的发展。结合渔业资源现状,他不断与国内渔业专家教授探讨,做好了专家与农户的沟通桥梁。现在,我区已基本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常规培训机制;每月固定发布养殖技术指导;突发天气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养殖要点;针对农民的需求,邀请了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从必需的行动到可选的行动,周建中“绞尽脑汁”满足农民的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