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因为无所计较 故而所向无敌( 三 )


后来有一个注释苏轼的人心烦意乱,晚上梦见苏轼,问他水仙王是什么,没有得到回答。当代有学者考证是伍子胥,我没有能力判断是对是错。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苏轼善于从阴晴圆缺的角度捕捉灵感,不应该是偶然来访的灵感。这是因为他总是在自省和思考生活中的变化,所以自然阴晴的变化会引起他的诗意兴趣。
然而,如果与杭州写的这两个案例相比,黄州的《定风报》也写道,风雨过后,风平浪静,但却是不同的。杭州有两个案例,下雨的时候男主角在王虎或者水仙寺,他只是看着,而顶风堡的男主角冒着雨亲自体验,直到雨停感觉“微寒”,然后看着夕阳洒满山头才回家。

苏轼的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因为无所计较 故而所向无敌


文章图片

从观看到体验,一定是苏轼有意为自己创造的机会。否则,作为一个隐士,他没有官方的冲动,所以他可以等待和再次行走。为什么冒雨前进?
然而,经验很重要。文笔的变化是苏轼很多诗作的长处,但大多还是观看和捕捉,而个人经历和体会在《定风宝》中独树一帜。
正是因为有了经历,才会有“回头看”这个词的结尾。如果你不融入这个世界,不经历变化,怎么能称之为“回头看”呢?“萧瑟”是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声音,意思是要经历风雨。归来之时,苏轼回首往事,经历了如梦似幻的风雨。无论是阴晴圆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心里什么都没有。
一首《暴风雨》,这真的是世界的绝唱。我并不为从风暴中幸存下来而感到骄傲,我不仅对它感到舒适,而且对没有它的它一笔勾销。与当年的晴天雨天相比,这一次更加清晰透彻。无论外部情况如何变化,都像一朵云,清澈透彻的心灵不会被外物困住,因为没有牵挂,所以是无敌的。
这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在理解了宇宙和生命的真谛之后,对自己生命利益的绝对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见正义,敢为而不顾其害”,摆脱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否则,任何一根细细的芥菜,都能抓挠人的心灵,一遍又一遍的牵挂,被环环相扣、无穷无尽的世俗因果所俘获,灵魂会随波逐流而消失,必然会遭受沉沦和无望。
懂得这个道理的东坡俗人,走了一辈子。这一天,他历经风雨,迎来了夕阳。然而,在他的脑海里,没有风雨,也没有夕阳,这就是所谓的“唱歌吹口哨”。
中国好书选读

苏轼的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因为无所计较 故而所向无敌


文章图片

苏轼十讲
朱刚
上海三联书店
苏轼一生“如风飞扬,活在四维之中”,仕途跌宕起伏,但一代文坛领袖的影响并未消减;与党外禅僧、道士关系密切,采用佛道修养;庄浪纵情儒、释、道,精神世界广阔而丰富,擅长诗、词、文、书、画,甚至经学、史学、医学、水利等。,在多个领域达到一流标准;最后,“湛然死了,说着笑着”,走向了人生的圆满。苏轼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
本书将苏轼的人生历程与十大主题联系起来,将苏轼置于历史文化的洪流中,自上而下地观察,融于作品与文献之中,作出精妙的阐释。一部有沙有金的《苏轼新传》看得一清二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