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地震 威海乳山地震9月已发生6次 威海历史上大地震盘点

威海乳山发生了两次3.6级和3.3级地震
人民网济南9月16日电采访人员从山东省地震减灾信息网获悉,据山东地震台网消息,2014年9月16日14时42分、43分,山东省乳山市先后发生3.6级、3.3级地震。据初步了解,威海大部分地区有震感,烟台市、莱阳、穆平有震感。
地震发生后,山东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召开紧急会议,派出野外工作队到地震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和震害调查。
采访人员了解到,烟台、威海等地发生了地震。“突然我发现电脑屏幕在晃动。没想到会是地震。”在烟台莱山工作的王女士在办公室里短暂感受到了地震。与此同时,烟台海阳、环翠区和威海乳山的人们也感受到了地震。
据威海市防震减灾信息网,2014年,乳山市发生地震16次,其中9月份发生6次。最小震级为2.2级,最大震级为4.3级。已知威海有两次地震,一次是沿山东半岛北海岸的蓬莱—威海地震带,延伸在半岛北部海域,半岛北部的海岸地形受此断层影响。另一条地震带为穆平-乳山地震带,呈南北走向,沿穆平、乳山线延伸至南北两端海域,小地震活跃。
威海地区地震成因分析
威海地区发生了两次地震,一次是沿山东半岛北海岸的蓬莱—威海地震带,延伸在半岛北部海域,半岛北部的海岸地形受此断层影响。
80多年前,地质学家翁文浩先生提出了“登来海岸崩塌带”的概念,认为半岛北部海域受断裂构造控制,地壳崩塌可能导致地震,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该断裂带记录了1548年蓬莱7级地震;1948年威海6级地震,但仍有不少小震未损。这条断裂带的一部分经过威海市,通向奈谷山和古木墩之间的一个山谷,一直延伸到受这条断层控制的宝泉塘,使地壳深处的热水上升到地面,形成温泉。从某种意义上说,温泉和地震是并存的。因此,在地震之前,温泉往往会有地震前兆反应,表明地下存在异常,可能存在地震的可能。
另一条地震带是穆平—乳山地震带,南北走向,沿穆平—乳山线,两端向海延伸。比之前发生1046年崆峒山6级地震的地震带小;1939年,乳山夏初5.5级地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近年来,该地震带发生了多次4级左右的强震,对建筑物造成轻微破坏,给居民带来恐慌。
这两条地震带是该地区地震监测的重点。两条断层的交汇处大致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常年地震活动小的地震多发区,也是地震重点监测区。
威海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印象是小地震多,每三至五年发生一次,震级在4级左右,并会多次持续震动,可能持续三到五天,被专家称为小震群。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一般会感觉到地面在震动,或者听到地下传来的噪音,并感到害怕,这也会对建筑物造成轻微的破坏。近年来,威海、成山头、乳山都发生过这样的小地震。
史料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永乐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登州发生地震,声如雷鸣。到12月底,发生了50次大地震和无数次小地震。地震于七年正月二十日恢复,三月十四日结束。”地震持续了一年多,地震有多少是无法统计的。
历史上威海地区的几次大地震:
1.公元1046年崆峒山地震。
史料记载:“清六年三月,庚寅,登州大地震,崆峒山之毁,令人震惊。每次地震都会让海底听起来像打雷一样。”“登州崆峒山,海之下。山里所有的大石头都掉到海里去了。50多年来,当地人认为这很常见,他们不知道所谓的。”
地震把山上所有的大石头都震入海中,雷声不断从海底传来。地震断断续续持续了50多年,当地居民并不认同。今天的乳山和海阳交界处,这座崆峒山是一个山高林密、海岸突兀、岩石崎岖、云雾缭绕的景点。山坡上地震落下的巨石依然历历在目,山谷中的巨石建在地面上,可以感受到当年地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也正是因为地震,这座山更加险峻多彩。这让人们想起了300多年前游历崆峒山的清代初学者、乳山人张松的一段描写:“四山皆石,兽蹲人立,拔地倚天,千姿百态,清流奔涌,声嘶力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