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玩的不是毛绒玩具是寄托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年人玩的不是毛绒玩具是寄托】毛绒玩具向来被视作小孩子的专属 , 但最近 , 从走红已久的“老牌网红”宜家鲨鱼 , 到被炒得火热的星黛露、玲娜贝儿 , 以及在社交平台上兴起的毛绒新宠jellycat……成年人对毛绒玩具的狂热 , 甚至远超小孩子 。在豆瓣“毛绒玩具也有生命”小组 , 有人带着“娃娃”吃住、旅行 , 有人收养被遗弃的“娃娃” , 有人修复“娃娃”给它们二次生命 。可见 , 狂热的缘由早已不在玩具本身 , 在他们眼中 , 毛绒玩具同样有着生命 , 也被赋予了人一样的情感 。
这些成年人为何对毛绒玩具欲罢不能?科学上有一种解释:心理学家将毛绒玩具称作“过渡物件” , 认为它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成员 。伴随着成长 , 儿童对毛绒玩具的依赖感并不会减弱 , 相反会日益增强 。研究还表明 , 这一群体和安抚玩具之间的联系 , 即使在他们长大后 , 仍然能帮助这些人更好地适应生活 。
对毛绒玩具的情感依赖和拟人化 , 并非一种新现象 , 追溯自己的童年经历 , 就能多多少少地发现类似的体验 。但如今 , 在互联网社区的聚集效应下 , 拟人化毛绒玩具已经被酝酿成一种文化 , 再联系到近来玲娜贝儿等毛绒玩具的爆火 , 就会发现原因可能不仅如此 。
毛绒玩具 , 大多有着可爱的外形和毛茸茸的手感 , 种种特点都契合了当下流行的“萌文化”属性 。“饲养”毛绒玩具与养宠物一样 , 也带有天然的疗愈效果 。但相较颜值这一外表因素来说 , 毛绒玩具背后所寄托的情感更加珍贵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下 , 情感关系变得异常脆弱 , 随着“社交病症”的流行 , 基本的社交成为障碍 , 将情感寄托在他人身上就变得非常困难 。此情况下 , 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情感慰藉出口 。
在二次元文化中备受追捧的纸片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 由于无法接受现实中并不完美和缺乏安全感的情感关系 , 不少人选择将感情投放在永远完美无缺的纸片人身上 。毕竟 , 在纸片人这里 , 情感成为了自己可以把控的东西 , 只要你愿意 , 关系永远稳固牢靠 , 安全感也有了保障 。相较触碰不到的纸片人来说 , 将感情寄托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毛绒玩具上 , 这种关系似乎更加确定 。尽管毛绒玩具总是避免不了时间造成的自然损坏 , 他们仍然会通过不断修复 , 延续情感载体的寿命 。
毛绒玩具能够帮助成年人重返童年 , 在现实中开辟出一个童话世界 。对于认为毛绒玩具也有生命的成年人 , 我们不必讶异 , 也无需觉得不可思议 , 这不过是一种缓解孤独感、治愈自身的良药罢了 。
推荐阅读
-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关键是自己的心态要好
- 想你了,远方的爱人,你是今生不舍的情深
- 老年人的爱情故事一样感人
- 今生的亏欠,便是来生的因缘和债
- 信任感是一个流动的分值,你学会了吗?
- 因果是同时并存的,并不能分开看待
- 真正的成熟,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讲一些没有用的话
- 关于异地恋的真实故事,一辈子难以忘怀,
- 闺蜜结婚送什么礼物好?
- 【宜春消防抗疫特刊】抗疫路上“火焰蓝”的温暖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