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 每次股市暴跌都是财富上台阶的天赐良机(深度好文)( 三 )


在证券市场呆了十几年,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大脑知道股市崩盘后股票很便宜,我们就是买不到?
我进入证券市场后,经历了两轮大牛市到大熊市。大家都知道,要想在股市赚大钱,就必须低买高卖,也就是说,要在大熊市买很多,在大牛市卖很多。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投资者倾向于高买低卖,大牛市大量买入,大熊市大量卖出。业余投资者是这样,专业投资者也是这样。
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大跌之后,人们非常害怕购买,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要成为战胜市场的投资大师,首先要战胜自己。
01
事实:大幅度下跌更便宜,但没人买
股灾之后,股票变得便宜很多,业余和专业投资者不敢大量买入,甚至不敢卖出,减仓。巴菲特早在1979年就发现了这一现象:
“1972年,道琼斯指数每股收益67.11美元,按当时每股账面价值计算,净资产收益率为11%。当年年底,道琼斯指数收于1020点,养老基金经理争相快速买入股票。.....养老基金近两年大量抢购股票投资,导致股票投资占养老资产总额的比重从61%上升到74%,创下历史新高,几乎与道琼斯指数的历史新高完全同步。投资经理在购买股票时支付的价格越高,他们对股票的感觉就越好。”
“1978年,由于道琼斯指数大部分时间低于账面价值,股票估值水平远比以前合理。但在1978年,养老金投资股票的净资金比例仅占9%,创历史新低。”
茨威格在《你的钱&你的大脑》中写道:你的大脑发现同样的现象再次重演: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暴跌23%,超过了1929年10月29日股市崩盘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没有理由解释这种事后突然大跌,让投资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感到极度恐惧。
1988年,美国投资者出售的股票基金份额超过购买的基金份额150亿美元。直到1991年,投资者股票基金的净申购量才恢复到崩盘前的水平。
就连所谓的专业投资者也同样恐慌:直到1990年底,股票基金经理几乎每个月都以最安全的现金形式持有至少10%的总资产,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价值直到1994年才回到崩盘前的水平。1987年秋天的黑色星期一,绝对是不寻常的一天。这一暴跌使得数百万投资者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行为失常。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基金投资者。2007年股市大涨,股票型基金份额从2200亿涨到每年10418亿,1万多亿基金卡在高位。2008年上证指数一年暴跌2/3以上,但基金份额基本保持不变。考虑到当年发行了452亿只新股基金,市民们不仅没有趁机大量低位买入,还卖出了500亿股。
我们来看看国内的基金经理。2010年8月2日《中国商报》发表文章《基金逆势指数是如何做成的》,称根据财务信息统计,2007年基金持仓一直保持在77%以上。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第三、四季度基金持仓量达到80%以上,创历史新高。2008年,股市开始一路下跌。10月28日,最低值跌至1664点,基金持仓量也逐渐下降,四个季度分别为75.33%、71.78%、68.50%和68.81%,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02
解释:害怕在大幅下跌后抛售是一种本能反应
说业余投资者,不专业,没有经验,大跌后恐慌,明知便宜也不敢大量买入,很正常。那么专业投资者为什么也这样做呢?
看了一些投资心理学的书,才知道业余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都是人。面对大牛市,他们会贪婪地买入,面对大熊市,他们会恐惧地卖出。
在我们的大脑深处,在耳朵顶部的水平,大脑的内侧颞叶有两个杏仁状的神经元,称为杏仁核。人们普遍认为,大脑的杏仁核是恐惧记忆的神经中枢,它引起我们的愤怒、焦虑、恐慌等情绪反应。杏仁核的反应速度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的速度快25倍。当你看到恐惧的现象时,杏仁会立即做出反应。一想到恐惧,杏仁核就会马上反应过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