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么读 李学勤谈怎样读《论语》

谈怎么读 李学勤谈怎样读《论语》


文章图片

《论语》不是很长,语言也不难,但不容易读。这是因为作为引语,话语简单,演讲的背景往往不清晰,很难把握话语的本意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虽然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解释,但往往众说纷纭,难以抉择。如何阅读《论语》才能准确理解其内容?从阅读古籍的套路来说,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准确分析其思想内容,这一点没有区别。然而,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内外证据(尤其是内部证据),从《论语》的特殊性出发,准确理解语言,把握思想内涵。简单说明以下面试例子。
比如《学记》第一章:“孔子说:‘边学边学,何乐而不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家不知道不着急不就是君子吗?”“孔子这里的三句话,看似互不相关,其实都与学问有关。第一句话不言而喻。关于见朋友的第二句话,也和学习、修养有关。比如《颜元》中,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友以助人。’“再比如《礼记》?”学习“:“独自学习没有朋友是无知的。“第三句话讲的是不怕未知,其实和学习的目的有关。比如《贤文》:“孔子曰:‘古者为己,今者为人。”“孔子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你就做不到。’又如《卫灵公》:“子曰:‘君子病而无能,不知其病者不知也。"
再比如《政治》:“子曰:‘攻异端,必害!’“这里的“攻”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治,一种是攻;“异端”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异端,一种是事物的两端(指两面);“极”字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至”、“终”的意思,另一种是语气虚词。由于几个词的解释和搭配不同,整句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方式:第一,“攻击异端是诅咒”;第一,“攻击异端会结束诅咒”;第一,“攻击事物有两个目的的学说,会结束诅咒”;首先,“攻击事物有两个目的的学说是一种诅咒”。以上解释都符合孔子的思想。哪一个符合孔子的初衷?关键在于确定“己”字的意义。看《论语》,所有的“也有”都是和语气词连用的,比如《学而优则仕》:“君子不欲食,勿施于人...可以说,他渴望学习。”《永夜》:“可以说仁者一方也已取。”《泰伯》:“泰伯,可以说也是一种美德。”“周之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子涵》:“虽然你想追随它,但最后你会拥有它。”“你不说,就改不了。如果我不做,我会很尴尬。”“颜元”:“可以说是明了。”“可以说很远。“只有一个例外,”阳货说:“公山以费扰民,打电话,儿子要走。鲁兹什么也没说,他说,“如果最后一个已经在那里了,你为什么要拿走最后一个?”“此处”、“末了”似乎是指“无处可去就算了”,“已经”解释为“停止”;然而,“己”字作为语气词的解是一种穷途末路的叹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上述四种解释中的第一种和第四种可以成立,而在这两种解释中,第一种更优越,因为孔子关于是否承认事物有两端的理论还没有被放在对立的位置,所以没有第四种那么苛刻。
再比如《书二》:“子曰:‘加我数年,学《易》五十年,汝可不比我大。”“陆德铭的《文学经典解释》中标注了“易”字,并注说:“如字(如‘易’字)。”鲁(《鲁论语》)把“易”读为“易”,现在又从“古”(《古论语》)这是根据郑玄的笔记。可以知道,《论语·鲁》中的“以”就是“以”,甚至下一句读为“五十以学,无大过也”。根据,以古文为依据,郑玄和陆德明是对的。50岁学《易》与人生阅历有关,正如朱Xi《朱子语录》卷117所说:“此书(指《易》)之丑,须于世间历练,知人物理始得见。”学《易》不算太大,跟知天命有关。你也可以从《论语》中获得内部证据。《为政》:“子曰:‘吾有五学之志,立于三十,不惑于四十,知天命于五十,百依百顺于六十,离心不远。《论语》说得好:“《易》穷尽,注定。我50岁就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人生的那一年就能读完人生的书,所以我也不能比那更大。”然而,鲁《论语》文本中有其外在的证据。如惠东《九经古义》引韩《外黄陵碑》,“持之以恒学,五十生者学”。但是只能说汉碑是以鲁《论语》为蓝本,不能说《论语》原文应该是这样的。而且孔子所说的“十有八九是志在学”,“五十是志在学”是没有内在证据的。这里说明有时候可能会有很多内外证据,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判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