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怎么读 如何在当下 解读《庖丁解牛》?

纪昕
如果我们还像过去中国的文士,很明显,庄子目前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伟大的文本的潜力就会消失。
一个
20世纪,社会动荡不安,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和革命。世界大战、种族灭绝和其他人类灾难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像幽灵一样一直困扰着我们。即使新世纪已经到来,仍然有理由说我们仍然属于上个世纪的灾难和创伤的后代。
今天,在这个“混合现代性”的社会,我们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应对大灾难?如何在灾难中成长?阅读经典,吸收经典的智慧奶,或许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迷雾。
经典必须是艾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阅读永远不能穷尽其意义。反之,随着阅读的深入,新的内涵就会显露出来。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就是“我们听到的越多,我们就越认为我们理解了它。当我们实际阅读它们时,我们越觉得它们独特、出人意料、新颖。”(为什么读名著,中文版,第5页,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
毫无疑问,《庄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诞生于大灾变时代,伴随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敏感或强势的中国文人,成为深埋在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集体无意识。
如果我们还像过去中国的文士,很明显,庄子目前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伟大的文本的潜力就会消失。
夏柯俊试图将庄子置于当代思想领域,并与西方思想尤其是法国解构主义哲学进行了对话。他认为庄子哲学将为我们走向未来开辟一条通道,用庄子无用的解释学改造西方思想。庄子哲学与西方思想应该有一个无限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当代新的思想。
《我的技巧与牛》是夏从《庄子》中选取的一个片段。他会解读,会写“熟练,为牛熟练”。

夏似乎对“三”情有独钟,无论是受“三”的启发还是书法上的“曲折”。他经常在世间万物中找到三重结构,他的文本书写也展开了三次。
夏柯俊认为,《庄子》是一篇由重复-寓言-遣词造句构成的文本,我们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以“三言”的方式解读《庄子》。
重复-寓言-措辞,交织在文本中。还是那句话,是对已有历史故事(现实)的改写,寓言是借助动物讲述的,预言是用不可能的、不可想象的、远超日常经验的荒诞离奇的东西讲述的。演讲尤为重要,因为它“开启的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人类的领域,而是一个属于未来的、有待发现的、虚拟的空”的无形领域。(见本书第198页)
为了便于描述,夏从物、体、自然三个层面揭示了世界,但他始终强调世界从根本上属于“物-体-自然”的总体。在这个大框架下,一切都是互动的。在他看来,中国文化中的这三种物性从一开始就是紧密联系的,而西方主客二元对立割裂了事物的整体性,也把思想推向了绝境。现代性的后果要求我们重新面对“物—体—自然”三重物理属性的整合与转化。
《我的经验》的独特之处在于,庄子设置了一个哲学对话的场景。我的屠牛,从娴熟的技术到自然,再到道的游戏:狭窄的牛骸空成了一个用屠刀嬉闹跳舞的广阔天地。血腥屠杀其实隐含着养生之道,牺牲也隐含着人文教育。《我的巧牛》中的牺牲并没有走向悲剧的崇高,反而走向了自然的空虚和无用。
在这里,我将以《我的技巧》中的“道”为例,重述夏柯俊的现象学阐释和三重书写。
在器物层面,刀有三个层次:1。是杀死动物的工具(用具);2.刀在宰牛的过程中带来舞蹈和音乐(艺术);3.用刀把牛杀了之后,像珍惜一样珍惜(礼物)。
在物理层面,刀也有三个方面:1。刚开始,熟练工人运刀屠牛,注重身体配合协调;2.当垦丁熟练到一定程度,身体不再紧张,只要集中精神,调整心态,就能使刀灵活自如;3.我的刀,经过不断的锤炼,他的屠牛过程也是身体的放松和开放,其中蕴含着正义的运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