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 李佩甫:现在还不是谈“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时候|名家谈创作

李佩甫 李佩甫:现在还不是谈“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时候|名家谈创作


文章图片

李,男,1953年10月出生,河南许昌人。他是《生命之书》、《羊门》、《城市之光》、《平原客》、《黑蜻蜓》、《无尽的早晨》等的作者。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庄崇文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美、英、俄、日、韩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佩甫 李佩甫:现在还不是谈“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时候|名家谈创作


文章图片

傅小平,1978年出生,祖籍浙江磐安,现居上海。他是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和散文集《普鲁斯特的凝视》的作者。他在新闻和文学方面获得了几个奖项。

李:现在不是谈论“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时候
傅小平采访专栏
本文节选,原文发表于《野草》2020年第2期
傅小平:想到一个问题,你的文字是本土化的,本土化的,你在中原待了很多年,没有那么国际化,你的作品翻译会有限制吗?《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等一些作品在国内备受推崇,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但估计其翻译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另外,如果你在北京、上海这些所谓的国际大都市,并且和国际出版商或汉学家有联系,你翻译作品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你作品的外文翻译怎么样?
李·:翻译人员主要分布在日本和韩国。我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我自己写。《羊的门》出版的时候,有一个在北京待了很多年的日本大学教授。他预言我会为这部小说赢得什么奖。他和他的学生一起翻译,参观了我的家乡。我带着他沿着平原走,教他认这认那。当然,结果显然是他在预判上犯了错误。这本书被翻译成日语后,引起了一些反响,销量不如预期。
傅小平: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文笔好坏,操作也不错。
李:也许吧。但我觉得创作是个人的事。我只需要用心去写。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都不关我的事。在这个年纪,我不在乎写完之后会怎么样,只要有人看就好。没想到过了20年,书店还卖《羊门》,还有人看。就是这样。
傅小平:没错。二十年足够淘汰很多书。但我觉得你的叙事抓住了中原的精髓,你对构成中国文化核心部分的力量分析得那么透彻,文学标准就放在那里。你的小说也许还能读50年,或者100年。不说别的,就是中原文化的标本。如果你想对中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看你的小说是很有必要的。
李:很难说我写的东西在很多年后会成为历史。现在的年轻人看这样的书,可能都不相信有谁曾经这样生活过,可能会好奇这样的生活怎么会发生。一开始我以为年轻人应该不怎么看我的书,但是我的书出来了还是有人看,羊门还是很畅销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奇迹。1999年出版的时候,盗版无处不在,就在我当时住的小区门口卖。
傅小平:你在小区门口进进出出的时候被认出来过吗?
李:不,人们不太注意这个。家里卖盗版的不认得我。在我看来,人脸最容易混淆,最难辨认,除非一个人看起来极其容易辨认。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比农村安全。农村什么都懂,城市人多,到处都是陌生人。许多人从农村出来后不再认识自己的家乡。
傅小平:没错。你说脸不容易认,你倒写脸有一定的识别度。
李:我觉得我不太会写脸,所以一般不写脸。编剧要会写脸。很多作家都擅长写脸,写生动的脸,但我不行,也写不出那么生动。
傅小平:你谦虚了。当然,相比之下,你的眼睛更生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