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福州金桥学校:曾林
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逐渐成为数学教育者的共识。为了提高人们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数学的理念,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结合高中数学知识,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成就,展示数学文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引起了数学教育者的关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激发学生的个性成长,预见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和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及其价值的理解,搭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数学史能够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数学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史上数学的形成和发展,并在体验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在数学史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各种数学情境,从而自然引入新课程。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熟悉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并随时插入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比如在研究二项式定理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数学成果“杨辉三角”。
第二,找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
【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和文学的思维方法往往是相通的。比如中学数学课程有“对称”,文学有“对偶”。对称是一种变换,发生了变化但有些性质保持不变。数学上的轴对称就是按照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那么文学中的对偶是什么呢?就拿王维的那句话来说吧:“松树林里有月光,小溪里有水晶石”。在这里,上链接链接到下链接,其中单词和短语的一些特征保持不变,如“明月”和“清泉”,它们是自然风景,没有变化。形容词“明”与“清”相对,“越”与“全”相对。词类不变,其余词不变。不难发现,变化的不变性质在文学和数学中确实有同样的关系。
第三,数学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必须植根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经验和现有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将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数学活起来,数学活起来。谈到概率,我们可以列举它在彩票中的应用;学习“统计学”时,可以结合奥运会奖牌和射击环的统计,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相关的,数学是有用的,这样才能更有目的地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