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电影 体育题材电影论坛举行 《李娜》编剧:反英雄设定期待突破

近几年《翻滚吧!阿信》《激战》等好评电影的涌现,8月《破风》上映,陈可辛将要执导《李娜》,不但让体育电影重回观众视线,更让电影人们看到了体育电影寻求突破的时机正在到来。
嘉宾合影:从左往右依次为杜红军、石述思、周铁东、张冀、李立功、林育贤、贺文进、关雅荻
由第十一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主办,编剧帮与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体育题材电影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论坛在中华世纪坛举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小马奔腾集团副总裁李立功、《中国合伙人》《亲爱的》《李娜》编剧张冀、《翻滚吧!阿信》导演林育贤、电影制片人关雅荻、中影股份发行分公司副总经理贺文进任嘉宾, 就华语体育电影的创作问题和市场困境展开了讨论。体育电影为何停滞不前?体育未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天的论坛是第十一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举办的活动之一,不大的会场几乎座无虚席,但如果不来参加此次活动,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体育周已经举办11届了。而说到中国的体育电影,许多人的记忆可能还停留在谢晋导演的《女篮5号》。对于一个年产近千部电影、文化产业空前繁荣、GDP正在迅速追赶美国的国家来说,体育电影的发展为何如此之慢,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有体育电影要先有体育",曾经在美国做过十年电影发行的周铁东首先指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弊端,"中国的体育,只有我们小时候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候才有,而那以后,体育只属于体质,属于一年拿好几千万养出来的金牌。"而业余从事极限马拉松运动的制片人关雅荻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小时候体育运动的传统是很好的,课余时间很丰富的,但是不知道过去一二十年就全变了"。但对于"有体育电影要先有体育"的观点,关雅荻并不认同,"我觉得恰恰还是需要电影人走在前面,来告诉大家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有别的选择,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重要的一部分。"抛开体育和体育电影"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不谈,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体育运动还未能走进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它尚未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缺少关注"也令体育电影成为多年来被忽视的存在,又何谈发展。对此,传记电影《李娜》的编剧张冀深有体会,他坦言在创作《李娜》的过程中要用很多的时间去了解网球这项运动, "我本人不是个球迷,我必须要看大量的比赛回放,阿加西他们的传记我要看,而且北京的网球场网球手还不是很多,我在生活中看到这些东西也相对比较少。"怎样拍出好看的体育电影?不要宣导 创作者要有表达欲望
自行车运动题材电影《破风》将于8月7日上映
近几年华语电影圈也有《翻滚吧!阿信》《激战》等颇受好评的体育电影涌现,而将于8月上映《破风》,以及由陈可辛将要执导的《李娜》不但让体育电影重回观众视线,电影人们也纷纷看到了体育电影寻求突破的时机正在到来。而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体育电影呢?当天各位嘉宾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翻滚吧!阿信》导演林育贤表示"面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这么快,我觉得做一部体育电影,所有一切都要慢,不管题材的开发,不管演员的训练,一切都慢下来,也许我们可以更专心一点",同时他还强调体育电影不要"宣导",最重要的是要有想表的东西。"你到底想说什么,写每个运动题材都要试着找到这个运动对你来讲的意义是什么,"林导还拿《破风》举例说道,"我跟彭于晏闲聊,所谓《破风》,自行车里有一个选手是骑破风车,必须要改变风速,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要当第一,也许你可以作为他的协帮者帮助他拿第一。"林导的想法与当天在场的多位嘉宾不谋而合。小马奔腾集团副总裁李立功就强调"不要为了体育而体育",而正在策划体育电影的关雅荻也现身说法:"一场一场比赛下来,我遇到了很多朋友,遇到了很多赛道,我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所以拍体育电影还是要回到电影的核心,创作者一定要有表达的欲望,这个是缺失很厉害的。"此外,各位嘉宾还一致认为体育电影要由懂体育、懂电影的人来做,并且要扬长避短,最好从我们擅长的、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或者,更贴近观众的角度入手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电影类型嫁接 明星IP助力中国不缺体育迷,缺少的是看体育电影的观众。中影股份发行分公司副总经理贺文进谈到电影《李娜》时不无担心,"李娜每场比赛可能有很多人在电视机前看,但是现在面临的是要让观众50块钱也好,80块钱也好,20块钱也好,要到电影院买票看"。而将体育迷转换成电影观众,靠体育项目本身来卖钱,这并不容易。周铁东谈到:"体育迷也是一种粉丝文化,粉丝要看有多少。而且体育迷转化成电影迷,这个转化率有多大,我们现在有体育迷,但是大部分都不是电影迷,而且转换率没有逻辑实证去支撑。"那么体育电影要怎样才能吸引观众呢?首先要明确"体育类型电影"和"体育题材电影"两个概念,前者是完全靠体育项目本身来卖钱,这在好莱坞都很难,在中国更不可能。而"体育题材电影"则不同,它可以将体育与其他类型嫁接,目前嫁接最多的是喜剧、青少年或者校园电影,从而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而最近非常流的IP概念也被提及。正在为传记片《李娜》创作剧本的张冀表示:"我个人非常反感这个词,但为什么大家都在提,是因为它在市场上确实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你在体育文化不够发达,体育受众不够多,体育观众转换成电影观众难的情况下,借助IP效应会更好一些。"《李娜》很难拍?"反英雄"、"反体制"期待突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