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委屈越多,分手越决绝( 二 )


换句话说 , 她向人际间投射委屈的需要 , 关系中就回赠她无视、使用、抛弃 。男友的“没有人爱你”以及悔婚 , 就配合她完成了一次强迫性重复 。
可能有人会说 , 男友已经了解她在原生家庭中的艰难处境 , 为什么不能多给她一些理解和安慰呢?答案很残酷:就是不能 。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往 , 都在等待被疗伤 。
正如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波伏娃所说:“压在婚姻之上的诅咒是 , 两个人往往在他们的软弱中 , 而不是在他们的力量之中结合;每个人都要求对方 , 而不是在给与中获得快乐 。”
假设男友是一个很有自我确定感、内在结实的人 , 就不用担心自己被毁掉;因为他很清楚哪些部分可以对自己负责 , 哪些是对方丢过来的 , 可以满足对方什么 , 也不至于让自己崩塌;他会更稳定地待在关系中 , 构筑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
亲密关系中,委屈越多,分手越决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安全感始于依恋 , 忠于持续
绝对一点地说:每个人都有创伤 , 这是我们的命运 。
原本在子宫里待的好好的婴儿 , 突然被推进产道 , 不得不出生的那刻 , 创伤已成定局 。
关键问题在于 , 婴儿如何适应照料者提供的养育环境 , 是否感觉到安全 , TA将带着这些体验进入成年后的各种关系;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亲密关系 。
根据依恋理论提出者Bowlby的说法:在这个世界上 , 从摇篮到坟墓 , 都围绕着各种亲密的依恋展开 。他也在婴幼儿的行为中观察到并逐渐相信 , 由生物对安全的需要所驱动的各种依恋表现 , 贯穿人的一生 。
婴儿需要与照看者有身体的亲近 , 这不仅促进情绪安全 , 更是确保自己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存活下来 。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那些离开爱情就活不下去的人们 , 他们还真不是矫情 。安全当前 , 人命关天 。
可是对于手无寸铁的婴儿来说 , 很多人就卡在了求安全而不得的一关 。
因为照顾者是不可控的 , 通常是妈妈自己有很多难以消化的情绪被孩子激活 , 或者是因为不得要领而长久无法和婴儿形成互动协调 , 导致婴儿内在失控 , 从此就划分出了安全和不安全依恋模式的分水岭 。
更悲哀的在后面——婴儿必须适应阴晴不定的照顾者 , 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依恋纽带的行为 , 都会被婴儿作为防御排除掉 。
也可以这样说:一段坏的关系 , 要好于没有关系 。
我们也可以理解那些小男孩的梦想是长大当科学家 , 成年以后就变成了:在一线城市有一套学区房 。
这就是小孩子为了适应养育者而放弃掉自己的需要演变过来的 。如若不然 , 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公、好父亲 , 就会有被抛弃的风险 。
至此还没有完 。在寻求安全感这其中 , 还蕴含着另外一条重要线索:婴儿需要确认持续被照顾的“可获得性” , 包括身体的 , 还有情绪上的反应性 。
就像童话故事的结尾 , 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持续幸福 , 永不分离 。
还有结婚典礼上的“无论富贵贫穷生老病死都不离不弃”誓言 , 都是在表达对持续性的渴望 。
如果爱要持久 , 关系中的双方就要觉察自身的模式是如何在运转 , 而影响了爱的持续 。
理解依恋在我们生命早期乃至整个人生的意义 , 就有机会在目前的亲密关系中窥见端倪 , 改变才真正成为可能 。
过去的路不能重走 , 脚下的路可以选择 。
无论早期被养育的环境有多恶劣 , 对此我们只有两个字:认了 。毕竟生活有我们读不懂的诗 , 还有到了也没啥用的远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