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东西 豆瓣东西下线关停 这将不是唯一被关停的产品( 三 )
豆瓣转身摆脱了“不值钱的老用户”
除了对分行业务明显的大刀阔斧的措施外,从去年开始,豆瓣一直在悄悄的转变自己的定位和运营模式。
2016年3月,豆瓣推出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后不久,就开始“入侵”用户的精神角落。
从纸质书到豆瓣时间、唇语、采访,“豆瓣出品”的内容开始出现在用户的首页、个人主页、图书音视频页面,甚至直接插入到播出信息流中。无论你生活在哪个平行宇宙的豆瓣,头顶都会有一个官方的“高音喇叭”在回响。
至于内容产品,豆瓣已经把努力扩展到每一个用户——这才是做内容电商的正确方式。也意味着豆瓣从文艺产品评价和导购网站到内容电商的转型。
过去豆瓣只能作为图书、电影、音频的“导购网站”,为图书电商、视频网站输送流量,赚取微薄的佣金。豆瓣作为创业公司,并没有实力同时成为图书电商、视频网站、音乐网站,就像十几款应用曾经在各种类别的竞争产品面前毫无胜算一样。
而知识付费产品让豆瓣看到了摆脱“导购网站”的命运,成为文化电商的希望。避免了与图书电商、视频网站的直接竞争,可以直接将用户转化为自己的消费者。
它不再仅仅是图书、音像领域的公众评论,而是拥有1.5亿用户的文化产品电子商务。而且,与书籍不同,音像是相互分离的,豆瓣不同的内容产品已经在形成协同效应:文化搜索节目《史茹》实际上是在推广豆瓣的时间栏目,甚至在“姚谦写作班”中还专门提到了“北岛和朋友的诗歌班”。
要完成这一转型,不仅要果断关停并合并无关业务,还要打破豆瓣长期以来形成的社区分裂,还要“无视无价值的老用户”。
正如很多观察家总结的那样,这群盘踞豆瓣多年的老用户,几乎绑架了豆瓣。他们会抵制豆瓣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会因为迎合新用户的行为而感到被冒犯。豆瓣时间被邀请开班的讲师也会质疑自己的水平,材料是否涉嫌抄袭。
就像Get、喜马拉雅、Answer等知识支付平台一样,未来需要豆瓣的用户是狂热的粉丝,在买买中不挑毛病果断购买的支付者是对豆瓣产品“按单接受一切”的人。而豆瓣的现实却完全相反:一群老用户看了一些书,自视甚高,不买。
对于豆瓣来说,明智的做法是让它们慢慢枯萎,结婚生孩子后自动淡出。
事实上,当豆瓣花钱买了试水知识,在文化领域挖掘KOL的时候,豆瓣土里孕育的KOL早就走了。
五年前,豆瓣曾经是KOL人反映价值观的平台。2011年和2012年,豆瓣用户显著增加,豆瓣KOL粉丝水平从几万迅速上升到几十万,开始走向大众。在此之前,豆瓣聚集了一大批所谓的“权贵”文化人,他们在豆瓣的声音对市场没有任何影响,甚至是反向指标,与大众对立。
从此,优质用户的流失直接导致了豆瓣社区的荒漠化。“豆瓣上本地KOL的大规模迁移始于2010年左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留在一手,老虎逼少女快马,七点等。他们的迁移目的地是新浪微博。“一位豆瓣资深用户告诉采访人员,一位豆瓣资深用户告诉采访人员。
内容电商,豆瓣最后的希望?
经过代际轮换,现在豆瓣的主要用户主要是90后。
这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更喜欢即时消费内容,而不仅仅是阅读评论。豆瓣音乐的没落,恰恰是因为用户的评论转移到了音乐App,豆瓣电影的人气并没有降低,只是因为影院不会飞屏发评论。内容付费的兴起也满足了年轻一代直接内容消费的习惯。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教人领悟诗词、鉴赏歌词、品味书画的“无用”内容的市场容量,会不会大于教人成长、推进事业、说好话的实用内容?虽然阿拜在内部信中指出“豆瓣已经进入务实阶段”,但豆瓣的定位决定了其内容必须遵循“退”的路线。
推荐阅读
- 惊 | 一顿饭,让大叔咳嗽,胸痛两年,检查发现左侧气管内还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
- 《剑网3》新外观抄也抄抄好看的,老是揪着丑东西抄来抄去有意思
- 吃什么调理肠道改善便秘?这个东西靠谱!
- 这“发霉”的东西被加工出售,你一定也吃过!
- 夫妻之间,如果都没有共享过这些东西,那就容易离婚
- 婆婆瞒着儿媳拿陪嫁首饰,揭穿以后不思悔改那些陪嫁的东西
- 好男人们若是对好的爱情尚且期待,不妨看看这3样东西
- 光遇:光之子不在讨论某种东西,脚本就会捡起来
- 真香警告丨为什么越香的的东西越伤肾
- 恍惚是从现实里召唤出某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