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鹦鹉螺 自然博物馆399件生物标本展现"生命之美"
小而聪明的昆虫,在云中飞翔的鸟,快速奔跑的动物,在水下游泳的水生动物,高大英俊的植物...各种生物共享一个家园,共同展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展览近日在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幕,突破了传统的展示模式,展示了博物馆独创的学术研究成果。
昆虫、鸟类、动物、贝壳、植物……自然科学博物馆精选的399个生物标本陈列在展厅中,让观众以令人目眩的方式惊叹于“生命之美”。
各种姿势的鸟显示出色彩的美。
三叶虫化石再现“一亿年的过去”
化石,作为亿万年前远古生物在地球上留下的身体结构化石,或者生命留下的痕迹,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物化石形态之美”展区的陈列柜里并排摆放着四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三叶虫化石标本,告诉观众“一亿年前”。
经过精细加工的三叶虫化石让上亿年前的生命重现。
三叶虫曾经是地球历史上最耀眼的生物群体之一。如果说恐龙是古生物学中脊椎动物的“代表”,那么无脊椎动物的“代表”无疑就是三叶虫。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就是古生物学的代名词。作为最早的节肢动物群体,它们在地球早期的海洋中游动了数亿年。
这些三叶虫化石标本最吸引人的特征在于它们的结构表现力。事实上,即使保存相对完整的化石,也很难逃脱时间的“毁灭”。正是修理工娴熟的双手,才能把它们还原成古生物学的原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表示,在处理生物化石时,工作人员通常需要用显微镜一点一点地剥离化石周围的“围岩”,这样他们真正的骨骼或结构才能暴露在观众面前。
比如这四个来自摩洛哥的三叶虫化石,有的头上有雄伟的“三叉戟”,有的有夸张的棘突和层层的胸关节。修复者花了很多心思让他们在观众面前“复活”。
【珍珠鹦鹉螺 自然博物馆399件生物标本展现"生命之美"】鹦鹉螺公司无处不在的“黄金螺旋”
“妈妈,你看这个海螺,真好看!”看展览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指着橱窗里精致的海螺,兴奋地说。
“你眼光不错。这是鹦鹉螺号。很符合我们的审美规律,隐藏着一个很神奇的奥秘!”赵岩告诉男孩,其实当它的壳被纵向切成两半时,它内壁的形状是最完美的“金色螺旋”。
什么是「黄金螺旋」?赵岩解释说,它是根据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绘制的螺旋曲线。“金色螺旋”在自然界无处不在,比如向日葵、松果,甚至银河系,都是黄金比例中的奇葩。
“赵老师,这块化石为什么和刚才的鹦鹉螺化石那么像?”男孩指的是“化石生物构造之美”展区的菊石化石。“其实菊石和鹦鹉螺是‘近亲’。”赵颜解释道。
但是鹦鹉螺和白垩纪末期消亡的菊石区别很大。据报道,鹦鹉螺有一个卷曲的珍珠状外壳,薄而轻,呈螺旋状盘绕。壳的表面是白色和乳白色的。生长线从贝壳的肚脐处放射出来,光滑细腻,呈红棕色。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整个螺旋壳光滑如盘,看起来像鹦鹉嘴,故名“鹦鹉螺”。
典型的菊石壳比鹦鹉螺壳薄,所以比较脆弱。“你看,分隔相邻菊石室的‘隔板’在与壳相连的地方有许多特殊的褶皱。”
菊石化石作为一种已经灭绝的化石,在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方面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鹦鹉螺号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5亿年。“在白垩纪晚期的大灾难中,菊石和恐龙灭绝了,鹦鹉螺幸存了下来,真的像一只‘海洋大熊猫’。”
为野生动物大声呼救
赵岩最想讲的,是一个卑微的“客人”在这个大自然之美的“盛会”上的故事。
在展览的“矛盾之美”展区,一群小穿山甲蜷缩着鳞片,仿佛用小盾牌保护自己。穿山甲是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它的捕猎却屡禁不止,其规模价格甚至高于黑市上的黄金。是什么让穿山甲崩溃了?
推荐阅读
- 有味道的年货【螺蛳粉】嗦粉达人力荐
- 健康科普:来自幽门螺旋杆菌的自述→
- 消费者报道权威检测:头皮修护效果显著,海水珍珠科学洗护开拓者——海洋丝缎
- 超6成家庭感染幽门螺杆菌!用公筷不是愿不愿意,而是必须要做!
- 打工人不能错过的螺蛳粉集合来啦!
- 宜良烤鸭“烤”进昆明新螺蛳湾 祥云里烤麻鸭“皮脆肉嫩冠云南”
- 警惕!幽门螺杆菌被列为致癌物,这3类人群须重点筛查!
-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医生:病菌防不胜防,建议养成习惯定期筛查
- 北京烤鸭界的黑珍珠竟然5折了!
- 猫在锅里上厕所?主人:煮完螺蛳粉忘记洗,猫把锅当成了猫砂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