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岁月 鲁迅的官场岁月

官场岁月 鲁迅的官场岁月


文章图片

在人们的心目中,鲁迅和耿介作为文坛的旗手,是固执的,既不宽容也不妥协的。你可能想象不到,同一个鲁迅从1912年到1926年在教育部干了14年,努力扮演一个尽职尽责的公务员的角色。
全心全意投入
留日归来后,鲁迅被卷入杭州浙江师范学校的学术大潮,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当时南京临时政府还在襁褓中,教育部急需人才。当时在首席教育官蔡元培手下工作的徐守尚及时向领导推荐了自己的朋友。国家改革创新所激起的对政治的热情,“学而优则仕”的士官传统,继承祖业复兴家风的现实需要,促使鲁迅毅然应召到南京服务。南北和谈后,政府北移北京,他的公务员生涯开始了。
在北京上班的第一天,鲁迅“整天坐着,无聊透顶”。但刚到北京的时候,他还是精力充沛,参加临时教育会议,在暑期艺术研习班讲课。虽然政治斗争让蔡元培伤心地离职,但教育部交办的公务很快让他轻装上阵。
被任命主持国徽设计,应该是鲁迅在教育部承担的第一件部级、全国性的大事。在钱道森和徐守尚的全力配合下,任务圆满完成。在承担这个任务期间,鲁迅被任命为教育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部门级别,必须由校长任命,直接服从社会教育司。
公务员的生活让他看到了美好的一面。鲁迅赴天津出差考察戏剧,参与首都图书馆和大众图书馆的建设,筹备历史博物馆,参加语音统一会议,推广采用音标,举办儿童艺术展,协办专科及以上学校成果展。有时候,我又累又忙。比如1913年10月29日,鲁迅奉命补齐社会教育司明年的年度预算,当天还提出了改组首都图书馆。他整天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却又忍不住“介意岑岑参然”。岑岑,脑痛之意也。
坚决
1915年,为了帮助袁世凯恢复和制造舆论,教育总长唐华龙奉命改组民间组织大众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部分成员被行政命令接纳,鲁迅任小说股股长。不久,为了加紧复辟帝制的宣传攻势,明确指示小说“体现忠孝”,并亲自召见鲁迅。但鲁迅坚持自己的立场,实行多党抵抗,即使复辟帝制后,也无视袁世昌的监督。不久,鲁迅小说部兼职主任被免职。
袁世凯死后,一切恢复正常,但鲁迅强硬的抗命作风影响了他在官场的生存。1916年,鲁迅与同事朋友联名上书,批驳“尊孔读经”的荒谬,这是当时的教育总长范元廉特别忌讳的,鲁迅的职业生态进一步恶化。
鲁迅的公务活动日益减少,没有什么是无聊的,也有什么是郁闷的。正是黑暗、高压、混乱的政局,摧毁了鲁迅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动荡的政治局势也影响了公务员的待遇。1920年,工资支付开始延迟,无法再全额支付。1924年,鲁迅的官薪总收入甚至还不如他业余写作的稿费和讲课费。
进退两难
鲁迅因为教育部频繁动员领导而感到不安和不适。1926年鲁迅离职前,教育部更换首席教育官38次,副首席教育官24次。除了蔡局长是“学德不可啰嗦”之外,鲁迅从来没有看得顺眼过,除了董述时教育副部长。范远连校长致辞,“字很怪”;海军总长兼教育总长刘冠雄,得了“水桶总长”的绰号;最极端的例子是,1925年,由段执行政府任命的首席教育官犯有贩卖烟草罪,被教育部和各学校的教职工代表禁止在教育部工作。
最尴尬的是,比鲁迅大3岁的唐二,在1922年当上了教育局长,鲁迅的心里会大为震惊。一个和鲁迅早年经历很像的朋友,回国后也在浙江师范学校呆过一段时间。民国初年,唐并未立即进入仕途,而是出任北京医学院校长。1914年1月5日,唐也到教育部看望鲁迅,教育部“似有拜年之意”。一开始没想过要讨好朋友,反过来成了我的最高领导。鲁迅应该如何经营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