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是长安的牡丹还是洛阳的牡丹?

前言
前几天,老姐回答了一个小问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究竟是描写长安还是洛阳的牡丹?我以为没人在意我的判断,没想到有些朋友会有争执。诗中的牡丹花是洛阳的还是长安的?
一、洛阳与长安 大家都知道长安是唐朝的都城。然而,随着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长安的资源日益紧张。由于运输成本高,唐政府无法大规模向长安运输粮食,甚至粮食供应也存在问题。据说长安的厕所粪便处理成了问题。
(唐都长安)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新唐书·食货志》长安的供给不足问题出现在隋朝:
"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 《隋书·食货志》所以隋文帝就有迁都的想法,到了杨迪皇帝那里,“东都建好了,书吏苏阳每月服务200万人”,并且“把数万富商从大甲迁移到东京”。杨迪皇帝杨光在修建东都时下令开挖大运河。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至卓君。
唐朝时,唐高宗和皇太后、唐玄宗、唐昭宗等人经常迁居洛阳。鲍莉二年(826年),刘禹锡被调回洛阳,在东都尚书省工作。晚年,刘禹锡被调回洛阳。842年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772-842)的这首诗因提到“都城”而引起争议,但没有说是长安还是洛阳。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唯有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是长安的牡丹还是洛阳的牡丹?


文章图片

二、唐诗中的牡丹 有人说当时洛阳人喜欢种牡丹,长安没有牡丹,其实不是。据刘禹锡的朋友柳宗元的《龙城记》记载:
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由此可见,洛阳牡丹在唐代最为有名,唐高宗李隆基专门招募洛阳园丁到长安种植牡丹:
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自注:“《开元天寳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当李白在长安城的一家餐馆里睡觉时,唐玄宗正准备在皇宫的沉香阁听歌赏花,突然想起了李白来:
明皇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遽命李龟年持金花笺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尚苦宿醒,遂赋词,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清风拂槛露华秾。若非群玉山头见,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第一,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龟年遂以调进,令梨园弟子歌之。天宝二年(743年)李白金入清平条祠时,正在长安朝拜翰林。
【唯有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是长安的牡丹还是洛阳的牡丹?】光阴似箭,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到了刘禹锡生活的中唐。我们来看看罗隐的诗《唐代牡丹》: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罗隐是晚唐诗人。这首诗中的韩陵叫韩红,与刘禹锡(772-842)同时代。他和牡丹也有故事。《唐代史》补编: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元和十四年(819),韩陵来到长安,命令手下铲除牡丹。当时“你来首都已经30多年了”。好像赏牡丹的爱好已经从宫廷传到了达官贵人。根据《唐果史补》“逐利者,值数万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