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东 朱学东:我们其实一直是新闻不专业主义
关注腾讯传媒研究院
《媒体前线》是腾讯传媒研究院推出的人物对话栏目。每期我们都会邀请媒体行业资深从业者分享对行业的理解,帮助媒体人抓住行业不断变化的机遇。
本期《媒体前线》的内容来源于与《中国周刊》前总编辑、《南方之窗》前总编辑朱学东的对话。在融合媒体的职业生涯中,他不断思考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对媒体行业的看法以及大众新闻消费的变化。腾讯传媒研究院以自我报告的形式整理内容,相信对读者有所启发。
文章图片
个人简介
朱学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周刊》主编、《南方之窗》主编、北京新闻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传媒》杂志常务副总编、常务副总裁。
对话,写作,和陈玉立
一个
在算法时代,警惕杂食动物的消失
从集权到分权,技术冲击是讨论媒体环境时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去因为沟通渠道狭窄,大家更相信权威,现在说的是基于算法推送的信息传递平台,在这个社会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目前的内容平台在做什么?直接把内容推给你,不管你看不看都推给你。只要你犯了一次错,你就会有无尽的烦恼;这也发生在所谓的“社交媒体”上。以微信为例。只要有所谓的热点,无论朋友圈里的大大小小的人都会聊这个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但人吃多了就会厌倦“福利”,所以我想谈的问题是人要有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
当推送取代搜索,人们对算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人就会失去作为“人”的杂食,成为真正的单向接收者,最终会让你失去独立思考,导致思维和人脑的退化。
然而,算法的初衷并非如此。决定因素是人性的弱点——懒惰。我们曾经被迫学习,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现在,每当你打开手机,开始刷信息的时候,那一刻你似乎很开心。几年前我谈到过这个。
如今,“功利主义”出现在各行各业,而在传媒行业,则导致基于社会分工的“记录”、“传播”等核心价值观弱化。在更深层次上,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怀仍有待提高,即对人性、伦理、理想等普世价值的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内容“虚假繁荣”的时代,而娱乐等同质化的声音凸显了内容的单一性。我已经删除了所有的新闻客户端,只留下了微博、微信、头条等一些社交平台。
对我来说,除了获取事实之外,我很难在当今市场新闻报道的认知框架上有更大的突破,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反而是看书。我觉得媒体未来要做一个App,唯一的出路就是“专业化”、“精细化”。我们必须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因为即使你稍微扩大内容的外延,也不会有生存空。
如今,新媒体和自媒体似乎蓬勃发展,其主体是年轻一代,他们的物质生活丰富,思想大多属于游戏和互联网培养出来的一代。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他们不仅对学校和传统媒体中的传统表达漠不关心,也无法理解父辈和祖辈在蜗牛角上所做的努力,他们经常被嘲笑西西弗斯式的命运。
因此,这些新媒体和自媒体避免了严重而宏大的问题,并以个人兴趣的特殊方式迅速赢得了市场。这样做没有错,但却导致一代人在成长中偏离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最终在反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新闻媒体本身并不是为了传递真实的知识,每个媒体都有不同的定位。比如《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和《纽约时报》就有不同的定位。重要的是每个媒体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个社会更像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推荐阅读
- 女生遇到渣男怎么办?
- 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康复出院 “白衣战士”画新作:“相信阳光离我们不远了”
- 怎么追无恋爱经历的女生?其实一点也不难
- 王者荣耀:最失败的英雄,明世隐:看着不错其实很垃圾
- 英雄联盟:edg夺冠在即,春晚邀请函出现在我们熟知的春晚上!
- 婚姻中,我们应该如何经营婚姻感情?
- 男人出轨后,为什么会选择三人行?
- 【心驿·第一百五十四站】戒不掉的熬夜,满足了我们怎样的心理需求?
- 一厢情愿的付出其实只会换来更多失望
- 婚姻里的危机,其实并不是突如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