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东 朱学东:我们其实一直是新闻不专业主义( 三 )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作为一个个体,即使不进入传媒行业,也可以用更专业的方式写下所见所得,这样总有一天会对社会有所帮助,因为记录本身就是一个关爱社会的过程。不记录,不观察,怎么能说关心社会?

朱学东 朱学东:我们其实一直是新闻不专业主义


文章图片


流量时代,媒体人要有自己的坚持
如今传媒行业饱受“流量焦虑”之苦,流量的判断当然是一个指标,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指标。
比如我知道微博和微信官方账号发什么样的文章。媒体人对热点、热点、议程设置太了解了。让他们坚持下去的是自己的定位。
但是,当流量成为唯一的核心,就意味着严肃报道的最初追求者一旦被流量困住,他对于质量追求的基本标准就会失去平衡,而他最初的办报定位和目的也就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标准——商业成功。
比如前段时间看了一些批评拼多多的文章,里面大多提到了996制度,以及对人自身权益的侵害。但是,我的观点是,中国有劳动法和法律救济,你可以去法院起诉,你有权选择是否做这份工作。
事实上,一个人死于偶然,包括很多可能的死因:你做过尸检吗?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如果一定要说过劳,死者是否有先天性疾病?
当我们看到市场上批评或维护拼多多的声音时,基本上没有一篇文章击中要害。原因可能是我们需要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抓取流量,这无疑需要时间和成本以及大量的相关信息。所以我想说的是,写新闻在短时间内获得流量,只会让所有媒体和个人特别厌烦和无知。
另一个例子是与郑爽事件有关的新闻。令我不解的是,作者对中国历史上的代孕事件从来没有了解过,于是开始大肆批判代孕制度。他知道代孕事件在中国一直存在吗?你读过柔石的小说《为奴的母亲》吗?了解了这些事实,讨论了这个问题之后,深度和角度都会不一样。
连基本的逻辑和事实都缺失了,只有情绪,只有正义的流动是没有意义的。
媒体人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是对抗焦虑的好方法。我认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阅读,这是最重要的学习;二是聊天,学会倾听和观察。
至于“听和观察”,我过去在人民大学讲课时指出,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不是学校组织起来一起做的事情。例如,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是一种社会实践。父母的教育背景、工作单位、对生活的理解、对某件事的看法都和你不一样。你可以和他们说话;即使是同事,对同一问题的很多事情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遇到的人和事都不一样。
当我们学会倾听时,我们突然发现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更复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写作对象,所以聊天之后,我可以记录下来,多写,多练,多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逻辑训练,练习写作也是一种提炼,所以要学会倾听、交流、观察。
至于读书,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功利的,他更想要的是提升,所以996年就淘汰了读书。即使偶尔拿起手机,他也在阅读各种关于经济管理和成功研究的书籍。
但是,我觉得真正意义上最大的个人提升是“无用的书”,即使你看小说,看经典电影和影视作品。
前段时间,朋友在聊天中提出“蔑视”经济管理刊物。要知道德鲁克最早的名著是反极权主义的著作,不是经济管理。另外,学了这些经济管理书籍,真的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吗?那些只是文字。
“无用之书”对人最大的影响来自于“精神”。我曾经说过“无用的书塑造了我的精神背景”。我们要读各种杂七杂八的书,比如无用的、文学的、历史的、政治学的、社会学的等等。,根据你的个人喜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