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社区 小康路上“基石”多

新华社长春9月14日电:小康路上有许多“基石”——吉林省延边社区生活
新华社采访人员肖、段继续报道
在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批基层社区带头人活跃起来。他们带领一方夯实基础、攻坚克难,描绘了一幅民族团结、生活幸福的小康社会画卷。
“小康生活就是生活得干净舒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党委书记王淑庆说,小康生活就是“住得干净舒适”。
走进丹英社区卫生社区,身穿红色背心的志愿者正在捡垃圾。走廊和广场干净整洁,让人感到舒适。然而,谁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落后”的社区,道路破损,垃圾堆放在走廊,占用公共绿地种菜,沤制时堆放的有机肥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丹英社区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年龄较大,有大量朝鲜族人...这些都是王淑庆之前的实际情况。
“生活环境好,人民生活幸福。”王淑庆说。可以长期凌乱,彻底整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仅需要挨家挨户,还会影响到少数居民的利益。
为了赢得群众的理解,60岁的王淑庆等社区干部主动清理楼道、清理垃圾、整理废弃物。“我们带头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王淑庆说。
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的人默默地收起自己的大砸锅碗瓢盆,有的人积极参与帮助清理,还有不少老人递手套,给忙碌的社区干部送来热水。
渐渐地,大家的认识统一了,心也越来越一致,整治工作也越来越顺利。道路硬化,菜园变花园,车辆有序停放,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环境优美心情好,小康生活更幸福。”王淑庆说。
“小康生活就是遇到困难,帮助别人。”
在延吉市宫媛街道慧远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林松树的电话号码家喻户晓。在这个朝鲜族人占一半以上的社区,林松树等社区干部是“爱心人士”。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响应,大家一起奔小康。”林松树说。每个遇到困难的人都会见到社区干部。
一天晚上,林松树的电话响了,里面传来一个矮小稚气的女孩的声音。原来小女孩的奶奶朴阿玛去世了,家人在外地打工,女孩哭得很急。
“别哭了,林阿姨来了。”林松树赶到女孩家,按照韩国习俗为老人处理善后事宜,联系了其他地方老人的子女,一切安排妥当。在社区,林松树十多年来帮助处理了很多老人的善后事宜。居民们信任她,生命的最后一程也满怀信心地交给了她。
生死托付于人,人生是小事。疏通下水道、关爱留守儿童、举办老人活动……林松树带领社区干部一丝不苟地为群众服务。社区里有许多居民在其他地方工作。住宅楼供暖改造期间,为了尽快让居民住上温暖的房子,林松树为项目预付了近10万元。“我相信每个人,就像每个人相信我一样。”林松树说。
从事社区工作近20年,林松树记录了几十万字的民生日记:从原来的消防取暖到现在的集中供暖,从原来的长途跋涉到现在的社区收藏,一点一滴,诠释着生活的幸福变迁。
“小康生活是一个民族大家庭”
珲春市距延吉市100多公里,与朝鲜、俄罗斯接壤。段是珲春市新安街道长安社区党委书记,服务社区24年。“在我们社区,一个民族家庭是小康生活的写照。”段对说道。
在长安社区,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5%。在段看来,丰富的文化活动能有效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走进小区,阵阵悠扬的韩歌传来。活动室内,身着民族服装的韩国人表演“大象帽舞”,帽子顶端系着长长的弦,表演者随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跳舞。
“大象帽舞”只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一小部分。在社区办公楼里,乒乓球、舞蹈、京剧等10多个兴趣小组都有自己的活动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