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变桑拿房 南极行·记者日志|体验雪龙号“心脏”:船员每天“蒸桑拿”

11月5日气温骤降,“雪龙”号刚刚经过西南信风带,此前一晚下了场暴雨。
离开已经半个月了,雪龙已经沿着澳大利亚东海岸旅行了三四天。预计将于11月7日正式停靠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港。
此时正值南半球的春天。最近海上的温度已经从一周前过赤道的30多摄氏度降到了10摄氏度左右,与上海冬天的气温相似,但空气更加干燥。很多人抱怨降温太快,但我却挺享受这有些凛冽的海风。
我的状态也变了。一开始,我用手指数日子。感觉每天都过得很慢,我数着吃着;现在,我开始了一系列具体的采访和拍摄工作,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有时我的面试与用餐时间发生冲突,有时船上的常规会议时间与受访者的工作时间发生冲突。船上的生活从无知变得有点忙乱,但越来越充实,让人觉得踏实。

“雪龙”号船员检修海水泵。本站南极科学研究特约采访人员何凯图
位于“雪龙”号六层的气象预报室成为了不少科考队员喜欢去坐坐聊聊天的地方。大家都关心每天的天气情况、涌浪高度,与三位气象预报员渐渐都熟了起来。三位气象预报员在工作之余,也乐意给大家介绍下未来24小时、48小时的天气预报情况。
每天睡觉前,我还会问预报员小李晚上的浪涌高度。现在我基本能分辨出“雪龙”在1米到1.5米浪和2米到2.5米浪的情况下是什么样的晃动情况,以及睡前是否把一些室内摄像头和电脑放在比较安全的地方,不容易晃动掉落。
5日晚,气象预报室的预报员露露同志在预报天气情况之余说:我们回家倒计时正式从160多天进入到150多天。
听完笑了笑,想起十天前刚开始,于是每天数日历,数日子。
除了之前船上各类时间节点活动的采访拍摄,最近一周,我开始真正采访、了解了“雪龙”号上两个最重要的部门:甲板部和轮机部,正是他们让“雪龙”号在大海里扬帆远航。
首先说说第36次南极考察雪龙号船长朱冰。他负责雪龙号上的所有具体事务。我对船长的印象总是灰胡子,叼着烟斗,握着舵,大声对船员发号施令。朱冰船长是一个稳重的人,瘦而挺拔,安静而谨慎,时刻关注着驾驶室前海面的每一刻。
“雪龙”号的甲板值班人员分为驾驶室航行值班和白班两部分。驾驶室在“雪龙”号的最高层,除了一套精密的操作控制台之外,还有各类精密行驶导航设备。
除了机长,还有四名飞行员,分别是大副、二副、三副和一名机师。四名飞行员每人带一名水手值班4小时,然后换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
轮班的驾驶员和水手在保证“雪龙”号平稳驾驶之外,还需要不断对前方海面各种情况进行了望。
在采访大副阮飞的时候,我和他商量是否可以拍一张他坐在桥前的照片,但是大副拒绝了。因为值班司机必须站在海边工作,即使他稍微坐下来。
一个一丝不苟的驾驶员团队,才让人充满安全感。
如果说驾驶室是雪龙的“大脑”,那么轮组就是雪龙的“心脏”。
能让这个庞然大物一刻不停在海面遨游,能保证船上一百多人每天的衣食住行……轮机组承担的压力,在我采访接触他们之前根本无法想象。

“雪龙”推力轴部分。本站南极科学研究特约采访人员何凯图
在前往“雪龙”号机舱之前,我一直对这个团队充满好奇。首先是因为知道“雪龙”号上不管动力还是生活设施,一切的维修维护都找轮机组,其次就是听不少“老南极”称呼轮机组的负责人为“老鬼” 。
我和汽轮机组总工程师周第一次见面是在汽轮机车间集控室。当时我分不清船上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但轮机长也告诉我“黑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