訇然 微信·专稿∣李晓晨:那些日常中訇然作响的裂纹
文章图片
李潇晨,山东济南人,文学硕士。他是文艺报新闻部的采访人员和编辑,有多篇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读一些喜欢的书,写一些喜欢的词,看一些喜欢的电影,热爱美好的生活,热爱美好的人类。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嘎嘎作响的裂缝
——由金仁顺小说《有真》引发的思考
李潇晨
瓷器表面开裂时,往往会发出轻微的声响。如果你视而不见,裂缝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不可逆转,但通常情况下,它们经常被忽视。那些裂痕在某个时刻突然响起,说明一个不可逆转的变化已经到来:不再有过去的样子,几乎不可能提前知道它们的存在。在金仁顺的短篇小说《有真》中,这样的裂缝出现在一个女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却很少有人能捕捉到她们第一次发声的瞬间。就连深具同理心的叙述者“我”也常常对她的故事有些犹豫和怀疑。
《有真》是一部勇敢而深刻的作品,讲述了一群作家之间的故事,涉及不同的国家和种族,甚至近年来的热门Me too运动也在作家的领域。
故事从一个国际写作营的作家聚会开始,来自中国的“我”和韩国女作家尤真在这里相遇并成为朋友——严格来说,尤真把“我”当成了一个讲秘密的树洞。她长相普通,热爱旅行和诗歌,婚姻不美满,遭受过多次性骚扰。像大多数缺乏沟通和理解的婚姻一样,她和丈夫有了新的精神和身体伴侣。这个年轻的美国男孩再次点燃了真相,但他的突然消失让她再次万劫不复。她最终选择了离婚,遇到了一位历史老师。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欣赏,但总是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对此,易真的解释说“讲了这么多道理,我就不能做朋友了。他就像一面镜子,他可以看着自己,而我们在一起,这是双重的不幸。”爱情没能成为照亮她人生的一束光,但最终是诗歌给了你难得珍贵的慰藉。小说结尾,她与尼克重逢,几乎认不出前男友,对她说“祝你有美好的一天”。你似乎真的马上就释怀了。她说:“我有诗,我是诗人,每天都过得很好!”
【訇然 微信·专稿∣李晓晨:那些日常中訇然作响的裂纹】金仁顺写了一个她非常熟悉的群体——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总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矛盾。这些知识丰富、思想敏感、才华出众的女性知识分子,仍然面临着自我价值、他人审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灵魂与肉体的分离等困惑。作者把尤珍放在聚光灯下,拿着一个特殊的放大镜,寻找她生命最初的破裂声音,仔细寻找她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与普通家庭主妇相比,尤真有着格外广阔的精神世界,她需要来自爱情、文学、散步、阅读的不断滋养,这些往往是普通现实中的奢侈品。她无法认同和接受所谓“常识”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频繁遭遇与外界的摩擦和碰撞,让她多少有些尴尬。因此,她尝试改变,比如寻找新的伴侣或者参加诗歌比赛,但这样的自我修复是没有帮助的。那个疯狂爱她的男人没有说再见就走了,曾经性骚扰她的评委显然不会给她诗冠。因此,这场一人之战基本上根本不会赢。是一种接纳和妥协,你真的和她的生活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和解,她远离人群,亲近诗歌,虽然在别人口中这种情况很让人难以忍受——“有抑郁症吗?一个离了婚没有孩子的女人,她的心很容易空”你看,这是人们评价一个女人最常用的尺度,哪怕是诗人、作家、知识分子。
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你能否凭借对诗歌的信仰来拯救自己,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解放。产生这种怀疑的原因是小说的字里行间总有一种苍凉无助的气氛,即使看似温暖,其实还是有一种寒意。“我”的“嗯”字是一种奇妙的祝福,但听起来总像是无言以对。这是金仁顺的识别风格,暧昧的感性和穿透纸张的理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张力。她以轻松的方式讲述她的故事。有人说,金仁顺善于“感性地表达理性的声音”。我觉得这很合理。她对爱情、对生活、对人性、对人情都有一种固执的怀疑和悲哀,这大概源于她对人与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清醒认知和理解。
推荐阅读
- 女人主动加男生微信,这没什么不合适
- 早安,奶奶跟孙子聊微信…,不许笑
- 相亲后如何保持感情稳定?
- 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人是什么心理?
- 一个男人见面时热情,微信上冷淡,可以说明他不爱你
- 微信上追女孩子的三个技巧,你学会了吗?
- 如何幽默对付不回微信的人?我来教你
- 为什么说分手后谁先删微信谁输?
- 微信聊天欲擒故纵方法都有哪些?
- 微信被拉黑怎么办?男人拉黑和删除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