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 一哭二跪的“感恩教育” 除了痛哭还剩下什么( 三 )


感恩来源于日常的点滴,“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关爱我们并不是要回报,我们应该做的是传递爱,既爱帮助我们的,同时也爱那些没有帮助我们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一个完全听话的孩子。
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家人的爱,尤其是父母的爱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爱会让孩子感到安全、温暖、被接纳和认可,感受到正能量,这是孩子未来在人际关系中建立自信、和谐关系、激发潜能的最佳心理基础。
因此在家庭里形成“感恩文化”,不是要点燃子女的愧疚感,而是教会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付出,培养自我独立的健康人格。

2013年,河北承德,感恩活动现场
学会说谢谢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以身作则。
首先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孝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充满感激,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
其次,和孩子相处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帮孩子完成某件事后,可以让孩子对你说“谢谢”;同样,当你向孩子求助时,也要用心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让孩子意识到你的帮助是有价值的。
不要求孩子的回报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你一定要听话!”
其实父母的出发点只是想要孩子体谅自己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奢求孩子会做出怎样的回报。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心理负担,它暗示了爸爸妈妈今天的付出,来日你要偿还。
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
一对父母如果采用“包办”的“溺爱教育”,往往只会养育出一个自私自利、蛮不讲理的孩子,孩子依赖父母,并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会固定,很难对父母的付出表现出感恩的情绪。
所以,父母要学会“示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别人可以辅助,不能完全替代。孩子吃苦的过程,也是认识和理解他人的过程。
此外,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比如日常家务等等,亲身感受父母生活和工作的艰难,以及挣钱的不易。比如日本就会要求学生亲自到父母上班的单位体验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父母的“难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积极向上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学校,经常会定期组织孩子做一些志愿者活动,通过为他人服务,改变孩子的冷漠,培养自我的感恩精神。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教他们表达爱。
我们的学校真正应该带来的是有温度、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现代教育不应流于形式化的表面,而是要遵循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平等思想、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塑造正确的品德和个性培养,而这,才是国家教育真正任重而道远的地方......
作者:谢丽尔,《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作。Elite表示,这里是全球精英和国际学生的聚集地。每天发布国内外前沿信息。有留学新知,有美国精英故事,有街头探访,全方位向你展示真实的海外生活。
Reference:
新京报:小学生集体哭泣,感恩节演讲被指责“洗脑”
环球时报:环球今日评:追捧洗脑式的感恩演讲是教育失位
常晓时:2000多名学生向父母低头,引发争议。是感恩教育还是洗脑教育?
知乎:教会孩子感恩的10种方式你知道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