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母子照,刷爆新浪微博,还在Facebook上被转发了三万多次

这组母子照,刷爆新浪微博,还在Facebook上被转发了三万多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去年夏天 , 台湾艺术家汪晓青的这组母子照在Facebook上被转发了三万多次 , 也屡次成为新浪微博的热门 。
这组照片记录了她从2001年生育至今、不断思索“母亲”二字价值的过程 。
怀孕时 , 汪晓青28岁 , 刚到英国念艺术博士 , 是同龄人中的“反骨” , 花丛中最锋利的那片叶子 。意外怀孕后 , 她决定留下这个“上帝给的礼物”——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 不如去赌一下 , 看有没有可能 , “他成长为他 , 我还能是我” 。
从预产期前一天拍下第一张照片开始 , 每隔一年左右 , 汪晓青都会与儿子在上一次的合影前拍下新合影 , 每张新照片都以旧照片为背景 , 就像进入了时空隧道 , 一点点撬动着人们对于“母亲”这个身份的刻板印象 。
传统的中国文化推崇“为母则刚” , 将一个女性在成为母亲后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的牺牲和奉献 , 一句“伟大的母亲”就可以轻松带过 , 汪晓青并不接受这种漠视 , 她将这组照片命名为“母亲如同创造者”——母亲如同艺术家般充满创造的智慧 , 不但创造了生命 , 也在亲子关系上持续地创造出多样化的生活体验 。
她没想到这组作品能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如此大的关注 , 觉得“受宠若惊”也倍感欣慰 , 因为 , 这至少说明她作为艺术家与妈妈的坚持 , “开始受到珍视” 。
以下 , 是汪晓青讲述的这组母子合影背后的故事——
文 |
罗芊
编辑 |
金石
摄影 |
汪晓青
1. 预产期前一天 , 2001
这组母子照,刷爆新浪微博,还在Facebook上被转发了三万多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0年10月的一天 , 我发现我怀孕了 。那时候我刚结婚不久 , 跟老公一起去英国读博士 。博士课程刚上了一两节课 , 突然有了一个小孩 , 这完全不在预期中 。
我记得那天阳光不错 , 很舒服 , 但我却看着两条线的验孕棒在厕所里傻掉了 , 开始流泪 , 在里面呆了很久 。然后出来跟我老公说我怀孕了 , 他本来是微笑的 , 但听到后一下就僵住了 。那个情况跟电视剧完全不一样 , 电视剧里 , 大家很高兴 , 抱在一起飞起来 , 但现实中 , 我们一个哭得要死 , 一个人脸僵住 。
我开始思考 , 要不要这个小孩 , 考虑了很久 。其实我非常喜欢小孩 , 可是为什么他来我会打击这么大?我是艺术家 , 艺术家是一个非常坚持自我的角色 , 可是世人对于母亲的定义 , 尤其是华人的世界 , 在父权文化之下 , 母亲没有主体性 , 几乎都是一个牺牲自我、抛弃自我的角色 , 这实在是太冲突了 。
巧的是 , 当时我们博士班有个同学也怀孕了 , 她36岁 , 丹麦人 , 没有结婚 , 她讲到自己的宝宝会特别开心 。在英国的公园里 , 我还常常能看到外国妈妈推着婴儿车、带着小孩子在草地上玩 。一群妈妈喝着啤酒聊着天 , 小孩在旁边爬 , 玩累了很自在地就回家了 。她们怎么可以那么开心 , 还喝啤酒 , 一边做自己 , 一边带给孩子快乐 。我就想 ,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也可以这样吗?
所以 , 我决定要生下这个孩子 , 我想看看有没有办法 , 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传统母亲的样貌 。我想赌一下有没有可能 , 他成长为他 , 我还能是我 。
我查了许多关于怀孕的资料和艺术研究 , 看到大部分都是关于女性怀孕时幸福的样子 , 没有母亲这个角色的自我投射和表达 , 都是传统的印象 。但现实中 , 我和我的身体在一个小小的生命入侵后 , 变得没有力量 , 无法自主行动与思考 , 我常常昏眩、恶心、无力、疼痛 , 很多时候的状态都很糟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