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祚 大尝祭与古事记:日本天皇制度的神秘与神话

每个国王制国家成立后,都会制造出创国神话,强调国王的由来以及统治的正当性。在现代历史学还没成型之前,这些神话便成为时人了解历史的根本资料。古代日本先后出现了两本影响深远的神话着作,一本是《古事记》,另一本是《日本书纪》,都叙述了天皇开创和统治日本的故事。
两本书的过程和异同
《古事记》是天武天皇命令大臣稗田阿礼阅读自古代流传至今的《旧辞》和《帝纪》后,综合贯通,并由另一个大臣太安万侣笔记,最后在公元712年,即元明天皇时代完成。
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第一卷从神话时代开始就叫《布兰登卷》。中卷,从即墨皇帝到第十五位皇帝申英,被称为“神人代卷”。第二卷,从仁德皇帝到推国皇帝,称为“代卷”。
《古事记》的特色是以上述的《旧辞》和《帝纪》为基础,再将当时流传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融入书中,以当时的口语写成,夹杂汉字与假名。对于公元 8 世纪的大和朝廷来说,这些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都是诉说他们祖先来历和事迹的历史资料。保存与传承这些资料就是《古事记》的主要使命。
《日本书》比720年完成的《古代事件书》晚几年完成。拟由天武帝之子石人亲王编撰。《日本国志》以唐代正史体裁为基础,从神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国史按时间顺序编纂。
《古事记》着重记载神话,该部分的内容约占全书篇幅的七成。《日本书纪》则重视距离天武天皇时代较近的天皇纪事,只有两卷叙述神武天皇以前的神话时代,仅占全书内容的一成左右,相当于《古事记》上卷的分量。《日本书纪》第三至第十卷,相当于《古事记》中卷的神武天皇至应神天皇部分。其余二十卷均属于距离天武时代较近的历代天皇事迹。
虽然《史记》和《日本国志》之间有很多相关和共通的地方,但从神话时代开始,历代帝王的继位顺序和血缘关系的叙述基本相同,但在选材和叙述上,《日本国志》更简单,目的性更强。改写《日本国志》中一些出现在《上古之书》中但不强调天皇正统的神话,或者与皇族历史没有直接关系的神话,是《日本国志》与《上古之书》的另一大区别。
相比《古事记》以和汉夹杂的文体书写,《日本书纪》则模仿唐朝官史,采用汉文体来书写,这当然是因为大和朝廷已与唐朝展开多次文化交流,文字和史书编写的技巧都在两书编纂前传入日本。
影响日本历史观的“编年史神话”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成书后,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看待国家形成史、发展史的呢?
两本书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朝代的正史,地位当然与现代的正史教材相当。因此,这两本书所讨论的国家诞生的传说和之前的神话,在民俗学和人类学中统称为“保存记录的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两书在之后的地位发展出现颇大差异。按中国风格编纂而成的《日本书纪》一直被珍而重之,历代天皇的教育更有一门必修的“书纪讲义”。不仅是天皇,各家贵族乃至武士也纷纷积极地学习《日本书纪》,认为这是了解自己家族与天皇家关系的历史书,可以说是寻找身份认同的行为。
相反,直到江户时代,《古事书》才得到朝廷和武士政权的认可,导致手稿很少,受欢迎程度远不如《日本书》。
不过到了江户时代,当时盛行的国学强调本土意识,所以用和汉文体书写、详细交代神话与天皇关系的《古事记》,被认定是一本比《日本书纪》更纯正、更能体现神国日本和天皇伟大的历史书。而且,在朱子学的名分论思潮下,《古事记》进一步得到民间学者的重视,成为江户时代国学诸多学派争相阅读、钻研、解读、分析的瑰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