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影展 FIRST影展闭幕 细数“史上最强片单”新惊喜( 二 )


一些人对这一变化表示担忧。一位年轻导演认为独立制作的消失是今年FIRST的一个明显变化。“独立电影一直缺少媒体空室和放映空室,只有FIRST还在做具有独立电影性质的电影节。钱多了是好事吗?我觉得这个东西是相辅相成的。当你能找到更多的钱,更多的欲望和目的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像商业市场的导演一样,年轻导演开始要求采访、看稿子,一些与投资或内容相关的敏感问题被小心翼翼地回避。
他们坦言:“我不在乎,但我怕会影响到背后的制作人。
市场变化也无形中影响了年轻导演的创作方向。近两年来,现实题材的电影开始冲击票房,各大电影也纷纷扔掉魔幻IP,开始了新一轮的真人真事与非虚构改编的角逐。而年轻的导演,基于自己简单的生活经历,往往不脱离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生活,自然成为电影追求的对象。
但是从现实中取材就一定好吗?第一届电影节评审团轮值主席刁亦男认为,一些年轻导演还停留在模拟现实的阶段。“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超越自己的经历,用更多不同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简而言之,从生活中切断原材料,孵化出来,做成他想要的那杯酒。”
【first影展 FIRST影展闭幕 细数“史上最强片单”新惊喜】FIRST评委、著名编剧舒平表示,相比个人经历的真实表达,他更喜欢作品从地面起飞。“这个作品好像还没看过。”然而,令他欣喜的是,本届电影节的电影并没有直奔主题,都在自己的叙事状态下坚守着自己的原创理念。
过于强烈的目的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激进。FIRST上映的头几天,FIRST联合创始人黎姿就对竞赛片《豆瓣》评分不能低于6.5的言论闹得沸沸扬扬。当然,李紫薇的出发点是保护年轻导演。毕竟在口碑至上的今天,评分完全有可能影响电影后续市场发行的表现。
但是谁能代替观众的投票权呢?后来在另一次预筛选交流中,黎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批判教育,承认自己回家后被同事拖进了房间。虽然她的脾气无法改变,但她选择放权。“电影就是电影,世界上最伟大、最正确的东西就是时间。”
“采访人员之眼”与地面飞行
FIRST还能“撒野”吗?
“判断电影节的质量和未来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它的电影怎么样,”今年第一竞赛单元的FIRST评委秦昊说。
平心而论,本届FIRST电影节的电影名单并不令人失望。对地面的依恋感很强。城市拆迁、父母赡养、新闻公正、民族子女教育乃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成为年轻导演关注的话题。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社会的迫切使命。
“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每天都过着过山车般沸腾的生活。这是创作者的好时光,你有说不完的故事。”《春潮》导演杨荔钠认为。
年轻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的创作往往更多地依靠个人经验。比如《春江水暖》中的三个年轻一代,分别代表了顾晓刚导演对年轻一代家庭观念的转变:有背井离乡试图对抗体制的海归,有接受并认同家庭的小镇青年,有曾经反叛并与家庭和解的青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导演想借助影像看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他们选择了采访人员的角色,尤其是调查采访人员。在《马赛克女孩》、《春潮》或《送我去蓝云》中,观众会从采访人员的角度瞥见那些被日常生活忽略的部分。
例如,参与重要事件的个人的命运。《马赛克女孩》上映后,有观众认为电影是从正面到背面的拆分,就像嘉年华和狗十三的组合,结局极其扑朔迷离。导演翟义祥并不惊讶,他愿意让这部电影进入更广泛的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