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影展 FIRST影展闭幕 细数“史上最强片单”新惊喜( 四 )


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可能比获得电影节奖项更有意义。杨荔钠在西宁落地后,马不停蹄地来到露天放映场地。这时,等待观看《春潮》的观众早已排成了蛇形。“你为什么来看电影?”她随便问了一个现场观众,对方也坦言,“看完电影节评分,你的电影得分最高。”
在成为故事片导演之前,杨荔钠已经是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相比很多年轻导演在找钱和投资上的问题,她坦言自己的困境在于从自主制作的自由体制向电影工业化体制的过渡,适应新的丛林法则需要时间。
第一部故事片《春梦》没有机会和国内观众见面。这部《春潮》能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在创作中难免会遇到反复的沟通和妥协。杨荔钠没有过多描述其中的波折,而是感谢了幕后的制作团队和观众的接纳和包容。
今天的艺术电影已经摆脱了人们印象中的晦涩,走向了普遍的群体共鸣。在《春潮》中,三代女性相处,有一场烟火表演。“当你推开一扇门和一扇窗,可能每个家里都坐着同一个奶奶和妈妈。”杨荔钠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这种共性。
她不否认电影中郭建波和她母亲之间的关系部分来自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比如在手风琴上唱歌的那一幕,是我妈妈,而我女儿坐在后面。如果我妈看了电影,她大概会觉得妈妈太讨厌了,但绝对不是她。”
抛开女权主义这个话题,《春潮》其实是一部真实刻画当代中国家庭关系的电影。上一代人的压抑和傲慢,被带着悦耳东北口音的孙女稚气的话语部分驱散,甚至让观众捧腹大笑。
不过,这通常不是导演刻意的调侃和迎合。正如徐磊所说,创作者的兴趣决定了电影的外观。“我们不知道观众是谁,每天去想他们想看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以观众和市场为导向的电影最终都会失败,或者把你认为好的电影拍好。”
创作者讨好市场的举动也不受欢迎。在FIRST Venture Capital的公开声明中,当项目方表示有降低预算以赢得投资者青睐的倾向时,一些管理层代表直言,“我们是来投资好项目的,不是来投资便宜项目的。如果你不是好项目,就算便宜我们也不想投!”
从市场和内容方的单向呼唤,到双方的理性对话,每天都在FIRST现场上演。在今天的联合论坛上,阿里巴巴影业高级副总裁、淘宝影业总裁李杰谈到了如何与鲁花影视介绍《何以为家》的细节。根据《小真大》的选角标准和放映的反馈,他们发现观众都希望片中的小男孩有一个美好的家。他们在影片结尾加入了一些材料,展现了大结局积极正面的一面:他和家人离开难民营,全家移民挪威。
最终,这一小块预计只有几千万的黎巴嫩,在中国获得了3.7亿的票房,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票房。
获得高回报是所有投资者都喜欢看到和听到的结果,但这一幕差点让制片人梁静和转型制片人陈瑶直接diss。“换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导演的同意?”
现场沸腾起来,似乎一场关于市场与内容博弈的争论已经到了边缘。“当然,我们应该保护创作者,”李杰选择用共识来解决纠纷。“平台从来没有遭到创作者的反对。它只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和技术真实反映用户的评价,告诉大家什么是‘双9分’电影,创作者不需要服从谁的意志。”
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内容,创意方也在努力倾听外界的声音。编剧张家鲁笑道:“我愿意告诉李杰现实的残酷和不确定性。“电影是商业活动,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情,即使是以更激烈的交流方式。我们不跟随观众是因为赶不上,但你要理解你的观众。”
当牧野文、辛玉坤、陆庆一等从FIRST走出的导演逐渐走向大众市场,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性和商业性从来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同甘共苦的。从开拓市场到引导市场,FIRST电影节逐渐从行业边缘走向舞台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