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宝堰:环境提质 文化聚魂 产业赋能 逐梦乡村振兴

茅山北麓 , 华山脚下 , 通济河畔 , 丹徒、丹阳、句容、金坛四地交界处 , 是江苏省镇江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宝堰 。这里山清水秀 , 物厚民丰 , 交通便捷 , 农、工、商业俱兴 。
【江苏镇江宝堰:环境提质 文化聚魂 产业赋能 逐梦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焕新乡村面貌
漫步在丹徒区宝堰古镇 , 白墙黑瓦错落有致 , 屋前屋后绿树红花 , 路边的古屋古味犹存 , 村里的乡道平整干净 。这是一个美丽整洁、新与旧和谐结合的村落 。
“就在一年前 , 我们村还没这么好看 , 光是申公塘一个自然村就有83个露天粪坑 。”宝堰镇团结村党总支支委委员朱习忠直言 。后来 , 趁着村庄环境整治的东风 , 朱习忠带领村里的党员挨个入户做工作 , 把全村的露天粪坑一天不漏全敲掉了 , 一个月内 , 村庄从“臭”变“香” 。
申公塘的蜕变并不是个例 , 今年春天以来 , 宝堰镇通过清理垃圾、整治残垣断壁、整治河道、拆违拆旧等一系列雷霆手段 , 全镇6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 100%完成市级销号任务 , 并根据《关于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红橙黄榜”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 , 落实长效管护 , 巩固整治成果 , 整个乡镇 ,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想都不敢想 , 我们村还能有这样美的变化!”在宝堰村戴巷自然村住了69年的村民唐承吉这样感慨 , “来我们村子的人都夸一句漂亮 。”
江苏镇江宝堰:环境提质 文化聚魂 产业赋能 逐梦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宝堰美景
文化沃土助力乡村旅游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 宝堰镇“四特独具”(特色民俗、特色美食、特殊历史、特殊地形) ,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 宝堰镇因地制宜推出多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 , 其中尤以舌尖宝堰游和红色宝堰游受欢迎 。
舌尖宝堰游 , 可以品尝到被列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 , 用地产的“堰泥”大米酿造的宝堰米酒 , 香味馥郁、口感醇厚;可以来一碗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宝堰干拌面 , 甩干水分的面条浇上早已配制好的酱油和热油 , 口齿留香;也可以点几道时令热菜 , 菜花甲鱼、豆腐烧百叶 , 都是外地吃不到的特色与鲜香……连续举办四年的宝堰美食节 , 更是全面打响了宝堰美食文化品牌 , 进而带动宝堰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多元产业的共同发展 。
江苏镇江宝堰:环境提质 文化聚魂 产业赋能 逐梦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宝堰美食节
红色宝堰游 , 可以步入烈士陵园 , 缅怀革命先烈;可以探访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 寻找历史印记;还能走进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 聆听“百姓名嘴”讲述党史故事……该镇把域内的烈士陵园、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古镇老街、村党史教育基地等具有“红色基因”的景点串联成线 , 打造成旅游精品线路 , 让广大游客在旅途中感受红色文化 , 接受党性洗礼 。该线路一经推出 , 就大受欢迎 , 仅2021年 , 该线路已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
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业 , 宝堰镇早早确定了“产业兴镇”的发展战略 。宝堰镇徐巷村有2200亩水面面积 , 广袤的水域和便利的交通 , 给“渔光互补”项目的落地提供了“硬件保证” 。养殖户余刚投资1000万元左右在徐巷自然村刘庄村万顷洋承包了1045亩鱼塘 。租下鱼塘后 , 在丹徒区和宝堰镇的积极促成下 , 余刚和南京中核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 实施了光伏和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渔光互补”项目 , 走上了“农业+新能源”发展之路 。如今在万顷洋上 , 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 , 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 上映远天 , 下照近水 , 光伏发电 , 水中养鱼 , 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 , 实现了利用水面、经济效益最大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