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生 《我是先生》登录山东:我们需要怎样的先生?( 四 )


在布尔迪厄看来,传统的大学制度正在成为社会产生不平等权力的工具。人们重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而是为了有一张进入社会上层的通行证。所以苛刻的考试和知识灌输机制,在忽视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同时,会表现出贬低个体自尊、强化社会等级观念。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成为一个有专业知识,没有人文情怀,只关心个人利益,没有公共精神的群体。他们大多信仰权力和名利,成为稳定特权阶层的主导力量。原本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知识和文化体系也被异化为维护权力垄断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工具。这种教育理念只会把人教育成工具。一方面,它只重视技术教育,视知识为工具,用知识灌输代替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另一方面,它忽视人格教育,强化对权威和权力的服从和接受,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驯服权力的工具。这也是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即把人矮化为工具的教育观念不仅形成了人格的异化,而且使工具凌驾于精神之上,使崇尚个体尊严和理性质疑的现代社会精神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儒家早就反思过这些问题,孔子说“古者为己,今者为人”就是对这个社会现实的反思。“为自己”的意思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人格,即学习的目的是指向自己。完善自己,成就理想人格,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做人”的意义是指外部或他人对学习目的的认可,以及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学习。在孔子的话语中,“古”是他的理想社会,“今”是现实。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出现了两种学习,一种是为了社会需要,也就是为了做官读书和谋生;另一种是为了自己人格的成长而学习。今天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只完成了第一个功能,即学习的社会功能。
孔子并不反对“做人”的研究,但他无疑更注重“做自己”的研究。两千多年来,“为己”的研究一直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称之为“身心之学”、“人生之学”,也是在此基础上说的。在孔子看来,如果只学做人,没有基础,很容易让生活变成空的城堡。这时,学习反而成了生活的负担。只有把“自我存在”作为一切学习的基础,一个人才能真正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在人服务事物、工具超越价值的教育环境中,重温“自利”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至少让我们对当代教育精神面临的尴尬局面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儒家知识体系中,获得完美人格不仅是首要问题,也是终极问题。也就是说,学习的所有目的都要指向这个目标。“做人”的理论指向这个目标,才能有自己的创造或发现。儒家对自我人格的强调反映了这一思想体系的宗教属性,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关注。当然,儒家的“自我”并不是指一个孤独的个体,而是指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中心。这种个人观点是由个人独特的社会关系和公认的角色组成的,总是与社会和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己人格的实现需要与他人人格的发展相关联。这就是孔子说的“想站起来就能接触到人。”。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如何发展和完善自己人格的过程。儒家对学问和人格的发展,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在这里,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负责,各种媒体、文化机构也负责。山东卫视的《我是先生》节目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个性作为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通过综艺节目传播开来,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