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龄剩女比大龄剩男更着急 也许她们也是被逼的

很多时候,大龄剩女比大龄剩男更着急结婚的事情,其实大龄剩女本身不一定真的着急,但结婚对她们而言已经刻不容缓了,你知道为什么大龄剩女比大龄剩男更着急吗?

女性生育期限更短 。35岁是岁女人生育年龄的一次划分,35岁以上的就要被称为高龄产妇了,这意味着怀孕的可能性降低,孕育生产的风险却增加了,所以在女人的潜意识里,35岁是一个分水岭,暗藏着一种对丧失生育能力的恐惧 。
常听大妈大姨们催婚催生,“再不结婚,你都不一定能生孩子了 。再不生孩子,你都称高龄产妇了,生个孩子又难又危险” 。一旦到了40岁,有很大一部分女人就丧失了生育的能力 。
而男人则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有健康的精子,什么时候要孩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在延续后代方面,生理上的差异给男女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时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龄剩女的焦虑 。
女人的客体身份和被动特性,使她们感觉更无力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对于女孩,人们想她灌输,为了讨人喜欢,就必须竭力令人喜欢,必须成为客体”,于是,女人更习惯作为客体存在,为了被人喜欢,她们精心装扮、努力减肥,渴望作为一个客体被观赏、被选择、被认可,作为客体存在的女性在追求情爱的时候,是被动的,无力的 。
“她懂得了,要获得幸福,必须被爱;为了被爱,必须等待爱情 。女人就是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就是接受和忍受的那个人 。总有一天,我的王子会来的”,这种等待和被动,意味着想获得却无力,焦虑便会滋生出来 。
反过来看男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像个男子汉一样去争取、去获取,“爬树、跟同伴打架、在激烈的游戏中较量,他把自己的身体当做驯服自然和战斗的工具,他做事,他创造,他敢于行动”,男人的主动是被从小刻到骨子里的,在男女关系中,他们更善于去主动追求、去得到,这种主动心理能相应地抵销一部分焦虑 。
社会舆论对“大龄剩女”不友好 。曾听一位30岁的单身男性友人提起,“我不考虑30岁以后的女人,她们之所以剩下,肯定就有被剩下的原因 。可能是性格孤僻,也可能心理上就存在问题,”虽然我们觉得这种判断太过简单,但当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负面舆论,对大龄剩女形成一定的压力 。
婚配惯性缩小了女人的选择面 。“年龄相当”或者“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更容易被接受,“姐弟恋”却往往被质疑 。所以随着男人年龄的增加,他们能选择的女人的年龄段是在扩大的,而女人的选择面却在不断缩小 。
【为什么大龄剩女比大龄剩男更着急 也许她们也是被逼的】所以,随着女人年龄的增长,她们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个问题上也越发的焦虑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确实发现了这个差异,大龄剩男往往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比自己小的伴侣,而大龄剩女找对象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