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铜陵生姜、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 。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 。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 。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 。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 。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
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 。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 。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 。“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 。”(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 。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 。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 。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 。50年代末60 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 。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 。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 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 。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 。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 。“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 。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
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 。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 。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
【舌尖上的中国铜陵生姜、铜陵白姜】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 。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 。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 。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