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彭山“亿元村”的致富密码

眉山彭山“亿元村”的致富密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果园村葡萄丰收 摄影 温选鹏
【眉山彭山“亿元村”的致富密码】国际在线四川消息:近日 , 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8个四川“亿元村”中 , 眉山市彭山区果园村赫然在列 。曾几何时 , 果园村的村民并不种果 , 现在 , 这里不仅处在省五星级园区核心区 , 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更是达到3万元以上 , 一串串葡萄成了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
产业链上建起支部
12月1日 , 在果园村内 ,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葡萄大棚 , 村民们在修建枝梢 , 一旁宽敞的道路上车来车往 。一大早 , 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便组织了十几人开始干活 , 他们要把一整车包装盒卸下来进行分发 , 用于来年的葡萄品牌宣传推广 。
说起果园村的葡萄产业 , 就绕不开这位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 。2010年 , 李永伟当选为果园村党支部书记 , 一干就是11年 。这期间 , 他带着全村上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
“当初在选定主导产业的时候 , 我们煞费苦心 , 想了很久 。”李永伟回忆说 , 别看果园村名为果园村 , 2011年前 , 村里却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 。当初 , 为了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一村一品” , 果园村的村干部们去了很多地方走访调研 。有的人说种水果 , 效益高 。有的人说 , 就种粮食 , 果园村地处平坝 , 粮食除了可以卖还能自己吃 。“当时 , 村里已有村民零星种植葡萄 , 效益比种粮高出很多 。我们想果园村还是应该发展果子 , 所以将主导产业定为葡萄 。”李永伟说 。
产业怎么搞?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 , 果园村“两委”提出了“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想法 , 并按照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农头公司、扶贫开发等分类 , 在果园村设置了6个党支部 , 不仅党员示范带头种 , 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 , 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 并通过联系商家 , 解决葡萄的销售和加工问题 。
如今 , 果园村已种植特色葡萄5200余亩 , 发展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40多种特色品种 , 葡萄产业产值破亿元 。村里的葡萄栽培技术已实现标准化建设 , 温度监控仪、粘虫板、杀虫灯、捕虫器等绿色防控手段广泛运用 , 被评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 。2020年 , 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2万元 。
产业兴了村子旺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 , 也让乡村聚起了人气 。年逾五旬的于朝勇逢人总是乐呵呵 , 人们都还称他为“胖哥” 。于朝勇原是德阳中江人 , 10年前 , 他看好果园村发展 , 流转了30亩地种葡萄 。如今 , 每逢葡萄上市的时候 , 于朝勇总是很忙 , 平时要接待外地客商 , 周末更要招呼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 。30亩的园子虽不算大 , 却发展了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10余种葡萄新品种 。今年 , 他的“胖哥葡萄家庭农场”产值超过100万元 , 纯收入就有60多万元 , 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
果园村村民刘强原是雅安汉源人 , 并无一技之长 。果园村发展葡萄产业后 , 他也加入其中 , 但因为不懂技术 , 不会营销 , 早年 , 他家的葡萄无论价格还是品相都不理想 。“别人家的葡萄一斤六七元 , 我家的葡萄只有三四元 , 很无奈 。”刘强回忆说 , 果园村村干部得知他的困扰后 , 组织党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从搭棚到嫁接 , 在技术能人手把手的指导下 , 刘强种果找到了感觉 , 他自信地将原有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 , 如今 , 一家人仅靠种果就能收入20万余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