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十村记 思变突围 向宽而行——茅塔寺村的产业振兴之路
十堰日报讯 采访人员 李光锐黄小彦
繁华渐远 , 突围路遥——这曾是困扰竹山县双台乡茅塔寺村村民多年的难题 。
茅塔寺村位于竹山县北部 , 山重水复 , 地域辽阔 。原茅塔镇政府机关驻地的“光环” , 让茅塔寺村一度繁华 。然而 , 2001年竹山县进行乡镇机构改革 , 撤乡并镇后 , 原双台乡与原茅塔镇合并 , 新乡政府所在地从茅塔寺村迁走 , 原茅塔寺村、石门村、柏树村、元坪村合并为现在的茅塔寺村 , 地域面积45.3平方公里 , 辖4个村民小组 , 共799户2216人 。优势不再、落寞顿生、前路遥遥 , 茅塔寺村一度沉寂 。
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 , 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 , 思想可以到达——强烈渴盼振兴的茅塔寺村村民思变突围 。
“历时多年的脱贫攻坚行动 , 一系列利民惠农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大礼包’ , ‘五个一批’政策兜住了群众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底线 , 一大批扶贫又扶志的政策红利惠及村民 , 产业奖补、小额扶贫信贷支持我们脱贫增收致富 。打基础、兴产业、强筋骨、壮实力 , 党的惠民政策彻底改变了茅塔寺村村民的生活 。”11月中旬 , 茅塔寺村党支部书记叶锋带采访人员到村里的食用菌大棚参观 , 谈到茅塔寺艰苦卓绝的“突围战”感慨颇深 。
【乡村振兴·十村记 思变突围 向宽而行——茅塔寺村的产业振兴之路】明确大势 , 抬头看天 。找到增收产业 , 抓住乡村振兴的根本 , 走发展之路 。曾经失去“优势”的茅塔寺村不再纠结、不再徘徊 , 精准定位“大势” ,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食用菌、核桃产业悄然崛起 。该村在竹山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 , 探索实施“党支部+能人大户+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 , 成立“村社合一”的竹山菇木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当年 , 种植香菇50万棒 , 带动65户贫困户增收 。至2021年 , 合作社年生产菌棒150万棒 , 种植核桃1000余亩 , 新建茶园315亩 , 巩固烟叶基地350亩 , 为实现“村强民富”注入不竭源泉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如今食用菌产业在茅塔寺村渐成“大势” , 形成稳固而壮大的“定势”:仅今年8月 , 茅塔寺村就在十堰城区商超卖出香菇15000余公斤 , 截至11月 , 全村上架食用菌达153800棒 , “茅塔寺”食用菌成为竹山乃至十堰响亮的地方品牌 。
挖掘优势 , 走稳路子 。乡村振兴 , 必须“走自己的路” , 扶上马、送一程后 , 乡村“跑起来”才能“立起来” 。奔着长远而去 , 茅塔寺村建起茂源养殖等5家合作社和黑金岗石材厂 , 直接带动本村10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 。合作社建成伊始 , 聘请的技术员全是清一色外地人 , 遇上专家外出 , 技术管控成了最让人揪心的事 。为了摸到门道 , 茅塔寺村人拼了!先是围着技术员不离身 , 接下来干脆入田、入山、入水试身手 。几年下来 , 土生土长的温浩成接手食用菌产业 , 成为方圆群众直翘大拇指的“养菌专家”;60多岁的王国美更是不输他人 , 摸索大鲵养殖技术 , 如今已将大鲵发展到8000余尾 , 被当地人称为“了不起的娃娃鱼爷爷” 。
把握走势 , 向宽而行 。让每一户村民都富起来、让每一户村民都享受到产业兴旺带来的实惠 , 是茅塔寺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最大追求 。为了支持村里发展食用菌 , 茅塔中学把菌种当教材、把基地当试验田 , 直接把实践课开到大棚里 。冬日的午后 , 阳光倾洒 , 山乡静谧 , 沿茅塔河边依次而建的食用菌基地 , 36名带着红领巾的学生在刘培老师带领下雀跃而来 , 他们冲下山坡的瞬间 , 基地仿佛一下醒来 , 鲜美而灵动的气息顿时紧紧包裹住孩子们 。钻进大棚 , 拿起菌棒 , 学着用稚嫩的手掰去菌棒上的花菇 , 青涩脸庞满满的认真、满满的兴奋 。“哈哈哈 , 采蘑菇的小姑娘!我们村里的花菇到底有多大 , 快来见识一下!”12岁的崔梦洁对手中花菇备感新奇 。村党支部书记叶峰对此很是自豪 , 他进一步介绍 , 兴业扶业壮业 , 茅塔寺村当年的难题已经破解 , 如今 , 130余名村民在合作社实现稳定就业 , 106名村民通过护林、护路等公益岗增收 , 372名脱贫群众通过在外务工获得稳定收益 。
推荐阅读
- 河南通许县厉庄乡羊肚菌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 贵港市港南区:强党建凝心聚力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罗山县乡村非遗:袁氏金刚猪油馍
- 活资源、兴产业,汇川乡村集体经济展现新活力
- 东来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乡村振兴赋能
- 淮阳区召开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暨2022年农业产业项目座谈会
- 清镇市流长乡凹河村:农房改造焕新颜 美丽乡村入画来
-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提升人居环境 赋能乡村振兴
- 自贡贡井区特色柑橘产供销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日记(424)有感情有温度的乡村建设 更能温暖群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