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多样的。对于公众来说,更容易接受的是和谐清新的美感,就像宫崎骏其人那些明亮、清新、自然的画面一样。但总有一些不平凡的美,比如毕加索扭曲的肖像,比如梵高过热的山水画。然而,植物学家女儿的美丽并不令人愉快,而是充满了沮丧。
压抑首先表现在父亲身上。父亲,著名植物学家、知识分子、学者。这些标题会让普通人产生敬畏感,同时又制造错觉。在公众的认知世界中,知识和文化代表着一定程度的进步。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他一看到李明就指出,晚上给教授打电话是不礼貌的,报到迟到了。三餐时间绝对准时,茶叶加工极其精致,鸭脚的烹饪评价从各种细节可以看出父亲“一丝不苟”。“工作就是工作,你得一丝不苟。”这句话没有错。甚至可以说,父亲的严格没有错,这甚至是他的职业美德。否则,吃错药可能会死人。问题是,他的严格不仅用于工作,也用于生活;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我的女儿。一个失去了母爱的女孩,可能会更敏感,更温柔。这个时候,如果她父亲的教育方式粗暴而严格,会是什么结果?安辰这样向李明倾诉:“我很孤独,非常孤独”。父亲对自我价值的强烈控制导致了安辰女性情感的压抑。
父亲是这部剧中一个非常真实的角色。当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人,而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标准下时,父母与孩子的情感纠葛就会不断被切断。安辰不是一个不孝的女孩。她爱她的父亲,否则她不会总是尽力满足父亲的要求,也不会说不能轻易离开植物园。然而,她与父亲的分离和父亲的权威形象,让她在恐惧和恐慌中误伤了父亲,父女最终决裂。影片还巧妙地设定了父亲自己买报纸的情节,预示着控制力减弱后父女之间的情感即将破裂。父亲控制家庭的欲望就像母亲控制家庭的欲望一样。他们都希望家里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设想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不是“一头雾水”。
片中的父亲也带着书生的光环,不仅不能让人宽容,反而能让他的自我定位更强。世界上最顽固的人,不是地里简单的农民,而是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因为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坚不可摧,他们不能容忍异己分子,就像古代用伦理原则杀人的文人学者,就像理性思想最发达但最终发展出种族纯粹主义的德意志民族。这也是《黑书店》独特的英语幽默对知识分子形象的颠覆意义。
除了父亲这位促进抑郁情绪形成的学者,还有一位男性代言人——哥哥。如果说父亲表现了父权制的压迫,那么哥哥则表现了男性话语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我哥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鸡蛋。他是个好哥哥,从他和妹妹的互动游戏就能看出来。可惜,说到男女,他就没那么有趣了。很明显,如果哥哥对李明的感情说“爱”,那就过分了。顶多就是做个贤妻的概念。哥哥的形象并不僵硬,只是有点过时,或者戳到了一些人试图掩盖的东西。处女情结恐怕在国内会讨论很多年。婚姻对于父兄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女性是什么意思?是成年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延续生命的义务。哥哥的情书直接表示想直来直去,干脆利落。对他哥哥来说,他是无害的。但他犯了和父亲一样的错误,没有耐心倾听女性的想法,忽略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委婉的情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男女之间的情感差异也在这里显露出来。「女人的心是海底针」这句话不是表达了这种差异带来的隔阂吗?
同性恋本身是一个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群体,但对于女同性恋者来说,她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排斥,更是一个长期控制着社会话语主导力量的男性社会。当爱得不到认可时,强烈的压抑使情欲更加强烈。拍戏不在国内,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但形成了视觉上的陌生感。两个女孩的故事,仿佛置身于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梦境。整部片子的颜色是浓浓的绿色和雾蒙蒙的红色。梦的画面庸俗朦胧,是一具湿漉漉的尸体,雾气氤氲;梦里的情绪都是小心翼翼的靠近和触碰,热烈渴望爱情和情欲。在这种与男性因素完全隔绝的爱情中,弥漫着纯粹的女性之爱,军人的肌肉展示注定要被拒绝。二胡听起来悠长而切切,他们的爱情就像是梦幻中的蝴蝶。前景是庄周梦蝶的迷茫,结局是朱良的悲哀,变成一只蝴蝶。只有悲剧才能把真实的爱情故事变成美丽动人的传奇。
推荐阅读
- 微软史上最大收购行动,决战元宇宙的背后是「文化输出能力」?
- 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是怎样的体验?
- 老公为什么会找丑的女人做女朋友?
- 吴婷和武庚的婚姻是否能够帮助他人的婚姻?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是什么感受?
- 单纯的女生你伤不起,因为过了几年,你看到她就会内疚
- 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都有哪些表现?
- 皮肤黑的人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婆?
- 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男方和女方各是如何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