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错”职业却奉献了半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寄生虫病防治健康宣教活动中 , 梁幼生(左一)为居民介绍如何观察病理标本 。
【“嫁错”职业却奉献了半生】薛军
39年前参加高考时 , 江苏无锡九三学社社员、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梁幼生从没想过以后会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按他的话说 , 当时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领域 。在江苏省血防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时 , 老师讲述的“送瘟神”故事让他大受触动——20世纪50年代 , 江苏“千村薜荔人遗矢 , 万户萧疏鬼唱歌” , 血吸虫病横行 , 疫区百姓因染病饱受痛苦 。因为这件事 , 梁幼生真正决心从事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工作 。
学成归国为百姓
由于勤奋好学 , 业务能力出众 , 梁幼生被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派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英期间 , 有“猎头”公司相中他 , 介绍他去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 , 但他放不下血吸虫病防治理想 , 放不下受血吸虫病危害的群体 。他说:“血防是一项服务于贫苦农民和渔民的公益性工作 ,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任务还很艰巨 , 我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 , 毕业论文答辩一结束 , 梁幼生便收拾行李回到祖国 。
“有女莫嫁血防郎 , 一年四季守空房 。有朝一日郎回家 , 端起脚盆洗衣裳” 。这首打油诗真实反映了血防人的生活 。到研究所找梁幼生 , 很难在办公室见到他 。一年中 , 他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 。在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最严重的江滩湖堤河旁 ,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地 , 在江湖洲滩上、山区老林间 , 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但梁幼生觉得没什么:“既然选择献身预防医学 , 就要积累防疫工作经验 , 奠定流行病学现场工作基础 。”
血防工作要“防”出成效 , 关键在查螺、灭螺和查病、治病 。为获取钉螺分布的一手资料 , 梁幼生每年都要和同事们穿着齐膝的血防靴 , 在泥泞的草洲上查螺 。春末夏初 , 天气忽晴忽雨 , 草洲积水 , 泥泞难行 。天晴时 , 灼热的太阳烤得他身上脱皮;下雨时 , 倾盆大雨淋得他浑身湿透 。然而 , 梁幼生在跑现场之余 , 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实验室 。
一次 , 梁幼生从英国返回 , 家人在家等待团聚 , 可他得知所里正在进行“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 便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此时正值伏暑季节 , 江滩上升腾的热浪在40摄氏度以上 , 加之半米多高的杂草 , 人须蹲在其间查找只有半公分大小的钉螺 , 又闷又热 , 十分煎熬 。一天下来 , 衣裤能拧出汗水 。可他却风趣地说:“这自然界的免费的‘桑拿’不错吧!”
坚持请缨上一线
2009年8月单位体检时 , 梁幼生被查出肺上有阴影 , 医生建议复查 。经多次催促和再次检查 , 9月下旬梁幼生动了手术 。虽然是疾病早期 , 医生仍建议要好好休息 , 可他人在医院 , 心里却惦记着单位的工作 , 惦记着血防事业 。
祸不单行 , 没多久 , 梁幼生的爱人也动了手术 。即便这样 , 2010年春节刚过 , 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医生反复叮嘱最好不再做一线工作 , 所长也建议他安排半天班 。可每年3月是血防的查灭螺季节 , 梁幼生哪里能闲得住?同事们经常看到他喝着药出发 , 口袋里揣上口服药就奔赴江滩苇丛中 。
带头挑战科研难题
为改变挣扎在“瘟神”魔掌中人们的命运 , 梁幼生坚持通过科研进步解决防治中的实际问题 。自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 , 梁幼生一直从事血吸虫病现场防治以及血吸虫和中间宿主螺的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30多年来 , 他将现场防治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 防治与科研成绩突出 , 为促进江苏省乃至全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作出贡献 。
推荐阅读
- 爱心义诊“进家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方浜村贴心服务暖民心
- 连烧数月难寻因 河南小伙肺毁损 医生耗时一个月摸到发烧“开关”小伙写千字长文妙语连珠谢医护
- 常敲“一氧化碳中毒”警钟 科学防范 温暖过冬
- 博爱县月山镇:凝心聚力改善人居环境 村庄“旧貌换新颜”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外”兼并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 夫妻“小别重逢”过后,男人会有这两个表现
- 嫁对人和嫁错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
- 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康复出院 “白衣战士”画新作:“相信阳光离我们不远了”
- 新春走基层丨杨国贵:“养牛倌”走上致富路
- 信阳浉河区:宜居环境助力幸福生活“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