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讲什么 《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在讲什么?

塔拉胡评论了浪漫主义灭亡的历史
1、
一开始我以为《浪漫死亡史》是一部文艺片,尤其是预告片,更是让它气势磅礴。
我选择90年代的上海背景,选择上海话作为主要对白,大量使用慢镜头和固定镜头,我相信都是为了某一种风格,或者说,文学电影的基调。
它讲述了抗战时期上海普通人的故事,如黑帮老大、交际花、日本间谍、杀手、大妈、影后、管家、马厩、妓女等。
英文名是《蹉跎岁月》,意思是致敬《时间的灰烬》时间的灰烬。
但是看到我的妹夫,浅野忠信,逆转日本间谍,害怕!这是一部谍战电影!
也是一部以日本抗日为主题的谍战片。
从日本间谍的角度来看,他们默默地埋伏在中国黑帮中,但他们是杀害中国人计划的领导者。他们隐忍而足智多谋,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装死,改变身份去执行下一次任务。
我疑惑了一下:这是日本版的麻雀还是日本版的潜伏?
不过浅野忠信和章子怡这部分就简单的进行了,就是晋江小黄人!!抢劫全是虐恋套路!
不,应该是金基德。是上海版五十度灰,是日系《没有培养欲望的空间》!
后来,当浅野忠信准备杀章子怡的时候,他突然松手,闪回了第一幕。
她递给他一条毛巾,我今天舍不得。黑暗中浅野忠信眼睛的特写镜头,仿佛有泪水在闪烁。
嗯?这是纯爱情片吗?!
结尾,隐忍了几乎整部电影的葛爷爷,出去为自己和章子怡报仇。我又被打了,所以是纯爱片里的三角恋结构?
是《五十度灰》的霸道总裁,葛大爷是个偏狭痴情的人?!
所以我内心对整个游戏的OS是:“导演在逗我!!!!"
2、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整个观众都被导演耍了?
我觉得不是剧情,是剪辑和叙事。
其实非线性叙事并不少见,打乱时间线拼接片段也不一定是混乱的。
但核心是导演要有自己的叙事逻辑,让整个故事和人物都能站起来。
就像这部电影,只拍了一半,剪掉,然后放了后一半。这里一会儿,那里一会儿,人物性格没有推缘分,伏笔做得很不幸,观众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很难感受到刻意做出来的精妙。
因为连情绪都需要内部叙事逻辑串联起来。
如果观众在情感上没有遵循导演的逻辑,只是被动的理解剧情进展,“看这里发生的,看当时发生的”,那么观众和剧情自始至终都是孤立的。
这种孤立,加上人物塑造的不充分,很难帮助叙事逻辑完整和观众产生共鸣,所以电影里充满了低语:
“好乱!”
“我瞎了吗?刚才是谁,现在是谁?”
“导演在说什么?”

更糟糕的是如何处理导演的表达欲。
看过电影的人大概都能看出来导演是真的想谈点什么。
每个场景都是精心设计的。无论是场景、镜头、台词还是音乐,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你很容易想到很多电影,王家卫,《教父》,《小姐》,《黄金时代》,《一步之遥》...
很多细节和隐喻都是可以解读和挖掘的。
但是就是看不开心,很尴尬。
这种尴尬就好比我们面前的几乎所有人都故意用上海话朗读,葛大爷用一种平淡得体的北方方言主持大局。
这种尴尬就像当下一个镜头转向被绑在杜江旁边的人时,给观众带来惊喜和笑声。杜江和王传君在车上几乎所有的对话都是用固定摄像头完成的,很尴尬。
这种尴尬就像导演短暂的空白和过度的发挥。他好像怕你看不懂。
太刻意,很不自然。
但这种不自然恰恰反映出导演的表达欲太强,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