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变得易怒和“强硬”,青春期孩子的底层原因( 二 )
父母其实也知道 , 孩子的青春期是“红灯期”、“危险期” , 但心里有疑问:
小时候教他 , 他都会听;可长大了 , 还是那样教他 , 却没有用了 , 有可能反过来被孩子教育 。
这又是为什么?
知名媒体人吴伯凡老师认为 , 根源在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 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发生变化 。
小时候 , 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 , 父母便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
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想法 , 是他的模板 , 父母的形象 , 在他看来高大又特别 。
可随着他的年龄增长 , 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 , 有同学、老师、志同道合的密友 。
这时 , 父母便不再是他的全世界 。
甚至有自己的思辨能力 , 更客观和理性去判断父母的行为 , 消除对父母的滤镜 , 觉得父母不过也是普通人 。
如果这时父母端起架子 , 孩子也很容易端起架子 , 彼此间的冷战只会不断升级 。
前不久 , 余杭一个11岁男孩离家出走 , 就跟爸爸有关 。
每天回到家 , 他看到爸爸不是刷手机 , 就是玩游戏 , 从来不帮忙家务活 , 也不出去挣钱 。
跟爸爸讨手机玩 , 爸爸非但不给 , 还扬言要揍他 。
这让他内心愤愤不平:凭什么爸爸可以玩 , 我就不可以 。
实在看不惯爸爸的所作所为 , 他宁可编借口离家出走 , 在外面呆一个晚上 , 也不愿回家 。
即便找到他劝说了一番 , 可他还是没办法接受 , 心里满是委屈 。
当时看到这个新闻 , 不禁替孩子嘴里提到的“爸爸”感到害臊 。
真别把孩子当成三岁小孩 , 他那么大了 ,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 他分得一清二楚 , 明明白白 。
老拿“我是你爸(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来压他 , 行为上又不能给他树立好榜样 。
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质疑父母 , 觉得父母没什么能耐 , 甚至还会大胆挑战父母的权威 , 和父母对抗起来 。
看不到孩子心理的变化、意识的觉醒的父母 , 很难看清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边界感 。
一味地故步自封 , 习惯用权力控制孩子、打压孩子 , 换来的只会是两败俱伤 。
03
青春期 , 父母的教育要有边界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 , 毋庸置疑 。
只是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 需要把握好表达爱的这份边界感 。
太过 , 容易演变成控制 , 给孩子带来压力;太少 , 又会让孩子觉得疏远、冷漠 。
那么 , 应该如何确定好亲子间关系的“边界”呢?说到底 , 就是“三不管” 。
第一 , 不管孩子的隐私 。
《家有儿女》有这样一个桥段:女儿夏雪吃饭时心不在焉 , 一脸的生无可恋 。这让全家人感到好奇 。
于是两个弟弟便开始跟踪她每天的行程 , 想知道夏雪究竟在干什么 。
经过几天的“暗访” , 大家才知道原来夏雪因为同桌生病 , 深受打击 。
就在这时 , 爸爸夏东海表示 , 孩子的隐私 , 不要管太多 , 要给予尊重 , 只有这样 , 孩子以后才懂得尊重别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的确 , 孩子长大了 , 有自己不想轻易分享的“隐私” 。
这时 , 最好的尊重就是允许他藏在心里面 , 直到他愿意分享 , 给他支持和保护 。
第二 , 不管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 。
重庆大学张小强教授 , 在个人官方简介中自我调侃: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70名 , 依旧对初中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
青春期的女儿 , 不接受他的指导 。
不管怎么尝试 , 都不行 , 于是他便完全不过问女儿的学习 , 只负责做饭陪伴 。
推荐阅读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女孩子外冷内热,怎么办?
- 如何让现任和前夫的孩子处理好关系?
- 炸鸡柳加个料汁,外焦里嫩、酸甜开胃,一盘被我和孩子吃了个精光
- “要么宅着不出门,要么浪到不回家,我家孩子怎么了?”
- 咖喱猪排饭,健康实惠比外卖强百倍,孩子们吃得开心极了
- “你不用做家务,也不用帮我带孩子,因为我不是你的佣人”
- 你知道父母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 鲳鱼这样做,香嫩好吃,刺少肉多给孩子吃正合适!
- 过春节时做一份,寓意好、颜值高,大人孩子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