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蔚六 邱蔚六院士:做“弯腰”的医生( 二 )


经过半年的探索,一套侵犯颅底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方案终于出炉。为避免感染,手术顺序应先颅内后颅外;颅骨切开后,分离颅底,露出颅底顶部,确认需要保护的组织,然后设计截骨线...
1978年6月28日,邱和尚汉佐终于把手术刀插进了颅底禁区。经过7个多小时的手术,肿瘤终于被完全切除。

邱蔚六 邱蔚六院士:做“弯腰”的医生


文章图片

图1。头面部联合根治术一例

邱蔚六 邱蔚六院士:做“弯腰”的医生


文章图片

图2。两位老伙伴在2019年再次相聚
这种颌面部联合切除犹如一把利剑,为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生存之路,为口腔颌面外科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该技术获1980年卫生部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2013年,113例病例统计显示,颅面联合根治术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72.9%,其中恶性肿瘤生存率达到59.0%。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克服临床问题。只有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人的潜能才是无限的,“不可能”才会变成“可能”。秋微六说道。
“治愈的概念应该由患者来定义”
短暂的喜悦过后,邱院士被难以驱散的遗憾吞没。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为了清洗肿瘤,往往需要牺牲一些面部组织和结构。例如,上面的年轻人因为手术失去了一部分头骨和一只眼睛。
“如果骨头不存在,牙齿会怎么附着?没有肌肉,就没有表情。没有表情,没有喜怒哀乐?在邱看来,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工作除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给患者一个健康的微笑。然后毁容手术让患者永远失去表情和笑容,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来说太残酷了。
关于病人外貌和功能的“防御战”又开始了。
早在20世纪60年代,邱就首次提出口腔肿瘤术后立即转移一次全隧道皮瓣修复缺损,并获得成功。但是这种用闭合组织修复外观的手法有一个缺陷,就是额头会有缺损,“采取我们常说的拆东墙补西墙”。
碰巧的是,显微外科在中国刚刚萌芽。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吻合小血管,甚至可以移植1毫米的血管。“如果将其引入颌面外科,我们能否利用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修复颅面缺损?」
邱在国内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引入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用于修复术后患者的外形。1984年和1990年,邱提出了口腔颌面功能外科的概念。“我们主张术后立即恢复肿瘤,同时恢复其外观和功能。他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了一套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序贯治疗模型,使口腔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超过65%,涎腺腺癌超过70%。
截至目前,九院肿瘤切除后立即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病例近万例,生存率达98%,属于全球病例数最多、成功率极高的单中心单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九院先后将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整形修复,实现了患者面部的精准修复。
什么是治愈?“过去我们只注重生存率,把生存当成治愈。但是治愈的概念应该由患者自己来定义,而不是医生。在邱看来,质量生存叫治愈,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医生自然需要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才是推动医疗发展的动力。
“病人是医生的老师。我们应该看到病人给我们的比我们给他们的多。”秋微六直言。
几十年来,邱坚持只去普通专科门诊,不去特殊需求门诊。“特殊需求门诊的价格比普通专家门诊差10倍。很多病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并不富裕。如果你想见我,就挂我的普通专家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