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华 战“疫”实录: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贾瑞华 战“疫”实录: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文章图片

编者按:在战“疫”报道的第一线,在充满风险的医院病房,在繁忙的建筑工地,在防控最前沿的居民社区,一群90后采访人员带着同事的期待和家人的关心,用笔、镜头、麦克风记录现场,捕捉情感,传递力量。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考验和挑战,更是一次磨砺和磨炼。在这场大考中,他们感受到了最勇敢的责任,收获了最渴望的成长,遇见了最想成为的自己。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六位90后疫情采访人员的一线笔记,分享他们在大战中的感受,解读他们在高考中的成长。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陆璐:
我会继续留下来
这次逆风之旅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我作为一名90后青年采访人员的荣耀。第一次走进工地采访,我很自豪能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些英雄人物。我会继续留下来,等待这座城市充满活力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我没有回家;元旦第五天,我回到了武汉,一个我生活和学习了10年的地方。
离开前我没有犹豫。我觉得这次逆风之旅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我作为90后青年采访人员的荣耀。
当接车离开武汉站,驶向中南路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曾经是九省通衢的地方,真的失去了喧嚣。夜晚,似乎只有空空荡荡的街道和安静的房子。
但在这种沉默的背后,有一群人在冒险,支撑着整个城市的灯火。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就是其中之一。
2月1日,我们来到了雷神山医院,目前还在建设中。整个地方都挤满了穿工作服的人。午饭时,他们三三两两地蹲在路边,匆匆拉了几口饭;晚上累得睡不着的时候,把衣服裹在食堂的地板上;有些人甚至主动从外地过来,不计收入,只为做出一份贡献。

贾瑞华 战“疫”实录: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文章图片

2月1日,在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当场解决午餐。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陆璐摄
遇到贾瑞华时,他正在检查医疗区的室内安装设施。作为中建三局雷神山医疗区项目总工程师,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八,他从未停歇。为了保证现场的有序施工,我在医疗区挂着各种电线的楼道里直接架起摄像机采访他。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建筑工地采访,戴上红头盔的那一刻,我为能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些英雄人物而自豪。

贾瑞华 战“疫”实录: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文章图片

2月1日,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陆璐在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采访了贾瑞华。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金昊天摄
贾瑞华说,虽然疫情来了,但一切都会过去,生活还会继续。简单的语言充满力量。摘下头盔,他们是父亲、丈夫和儿子;戴上安全帽,他们是用生命打败时间的英雄。
采访结束,我提出给贾瑞华留张照片。一个欢呼的手势背后,是对雷神山医院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的期待,也是早日打赢这场战争“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贾瑞华 战“疫”实录: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文章图片

贾瑞华欢呼的手势背后,是他早日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陆璐摄
每个时代,士兵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力量在这里聚集,希望在这里萌芽。
我想我会留下来,等待这座城市充满活力。
中国青年报采访人员王家兴:
留下“历史手稿”
如果你不来武汉,你就无法接近吕小红这样最美的逆行者,也无法了解一个真实的武汉。我将继续肩负使命,为了留下“一部历史的手稿”,勇敢地逆行,冲锋在前,深入防疫一线,用手中的笔在平凡中书写坚韧、勇敢和责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