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在江门吃一碗“咸汤圆”,品偿甜水萝卜味道

在江门 , 民间一直“冬至大如年”说法 , 每逢冬至 , 在江门新会区等地 , 都有吃“咸汤圆”的习俗 。
昨天冬至 , 居住在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的陈姨一早起床 , 就备料制作“咸汤圆” 。陈姨告诉采访人员 , 新会、台山等五邑地区许多人家 , 在冬至到来之际 , 专门制作传统特色美食——“咸汤圆” 。她介绍 , 过去新会大鳌、崖门等地不少地方 , 河涌密集 , 不少水上人家每到冬至 , 就用虾米、甜水萝卜等 , 制作出的“咸汤圆”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广东不少地区制作汤圆时 , 一般都加上一些黄糖 , 即甜汤圆 , 而江门五邑地区制作的“咸汤圆” , 是用糯米粉揣成糯米团 , 然后挪成一条条比手指头大一点点 , 再用剪刀剪或用刀切成一个个小球 , 方方圆圆的 , 再配以新会甜水萝卜等滚汤后而制作出了“咸汤圆” 。
冬至到,在江门吃一碗“咸汤圆”,品偿甜水萝卜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姨说 , 所谓的“咸汤圆” , 是不加黄糖 , 但是配上了新会崖门镇甜水村出产的“甜水萝卜” , 汤圆里有甘甜味 , 因为新会崖门镇甜水村出产的萝卜特别“甜” , 是制作“咸汤圆”的必不可少的配料!
昨天冬至 , 采访人员走进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甜水村 , 给大家介绍“最甜”的萝卜 。
崖门镇地处珠江水系崖门出海口 , 依山面海 , 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南粤历史文化名镇 , 拥有山、海、湖、泉、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 同时蔡李佛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得天独厚 , 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潜力巨大 , 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 。
冬至到,在江门吃一碗“咸汤圆”,品偿甜水萝卜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崖门甜水萝卜的种植可以追溯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 , 传承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当地肥沃的土壤、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及优质的古兜泉水等条件造就了甜水萝卜甜脆、饱汁、嫩滑无渣、美味可口的特性 , 深受人们喜欢 , 据《江门市志》介绍 , 早在1983年 , 甜水萝卜就已经畅销港澳地区 , 成为崖门人的骄傲 。
目前 , 甜水萝卜主要集中种植在崖门镇甜水村一带 。关于该村庄的由来 , 《崖西志》记载了一段传说:相传古时有一风水先生寻找龙脉 , 一路跋山涉水 , 至甜水村所在地时 , 于坑边捧水喝 , 感觉很甜 , 故认为龙脉经过此地 , 该地方也因此获得“甜水”之名 。后当地人在甜水村种植萝卜 , 发现萝卜不仅高产 , 而且种出来的萝卜嫩滑而无渣、甜脆饱汁 , 十分美味 , 故将其命名为“甜水萝卜” 。
甜水萝卜“好吃”早已“名声在外” 。每年冬至前后 , 甜水萝卜上市时 , 崖门镇甜水村就显得格外热闹 , 成为“网红打卡点” 。昨天 , 采访人员在该村看到 , 来自江门、中山、珠海、深圳等地“食客”慕名赶到甜水村 , 购买这里的甜水萝卜 , 品尝其美味 。
冬至到,在江门吃一碗“咸汤圆”,品偿甜水萝卜味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当地政府与甜水萝卜种植户共同努力下 , 甜水萝卜走上了“品牌突围”之路 。2004年 , 甜水萝卜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5年 , 甜水萝卜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库” , 获得“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17年 , 甜水萝卜成功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 , 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 是江门市继杜阮凉瓜、开平马冈鹅、恩平簕菜、鹤山红茶、台山青蟹、台山大米之后的第7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新会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