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结直肠癌治疗新格局,共赴精准医疗新未来( 二 )


学科交叉 , 共话靶向联合新趋势
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依托于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将患者分型后 , 综合肿瘤部位和患者具体情况推荐个体化治疗方案 。RAS和BRAF基因是结直肠癌最为重要的靶点和分型依据 。
RAS基因包括KRAS、NRAS、HRAS三种 , 控制人体细胞的正常增殖 。当RAS基因发生突变后 , 细胞增殖出现异常 , 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结直肠癌患者发生RAS突变的比例较高 , 其中以KRAS更为常见 。KRAS、NRAS基因突变可导致EGFR信号转导通路激活 , 这些突变影响EGFR下游通路的组成性激活 , 同时干扰了正常情况下独立的EGFR信号通路 。因此 , RAS基因可负向预测抗EGFR单抗的治疗效果 。若未检测到RAS突变 , 则建议使用抗EGFR单抗治疗 。RAS突变对选择靶向治疗、预测预后皆存在指导意义 , 因此各大指南均推荐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常规行RAS基因检测 。
在多达100种BRAF突变类型中 , BRAF-V600E基因突变最常见 。BRAF参与了MAPK信号通路转导 , MAPK通路的异常活化常导致细胞增殖不受限制 。因此 , BRAF基因成为肿瘤治疗攻克的重要靶点 。同RAS基因一样 , BRAF基因突变可作为抗EGFR单抗疗效的预测指标 。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可进一步分为BM1和BM2两种类型 , 而BM1亚型的患者往往表现出较差的预后 。BRAF抑制剂单药治疗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缓解率不到5% 。目前 , 推荐联合治疗如BRAF抑制剂与MEK抑制剂联合应用 。但BRAF抑制剂价格昂贵 , 同时需要联合其他药物使用 , 即使患者治疗有效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仅为4-5个月左右 。因此 , 在临床用药中应不断强调患者分型 , 深入探索信号通路之间交叉互联、互相影响的作用机制 , 积累更多数据 , 以期用最小的代价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鼓励患者用药、扩大治疗范围、惠及更多患者 。
任何药物都有发生耐药的可能性 , 耐药发生后往往不再应用原治疗方案或与原药物同类的产品 。尽管靶向药物不断更新迭代 , 但也无法逃避耐药的发生 , 使后续治疗愈发棘手 。靶向药物耐药后 , 研究者们寄希望于不断兴起和发展的免疫治疗 , 期待免疫治疗或其他药物可以从其作用机制上封堵癌细胞耐药后的逃逸通路 , 使靶向药物再挑战成为可能 。结合基因检测完善精准分子分型将对靶向药物再挑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基因检测对肿瘤临床诊疗产生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 但其临床价值不应局限于是否可以使用某种类别的药物治疗 。随着各界对基因相关认识的提高、临床研究对基因突变研究结果的反馈 , 应全面看待基因检测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 例如与MDT理念相结合 , 权衡并联合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 进一步筛选出对精准治疗有效的患者 。
总结
结直肠癌与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改善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 其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 。完善结直肠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规范诊疗仍有很长的征程 。未来应从研发新的治疗药物、挖掘已有的治疗可能、结合更完善的分子检测等多维度 , 不断强化结直肠癌MDT模式 , 推进结直肠癌诊疗发展 , 共同实现“健康中国2030”!
【打开结直肠癌治疗新格局,共赴精准医疗新未来】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