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二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猪油糕经历了改良 , 用植物油替换了猪油 , 而且还加入了芝麻、椰丝、红绿丝、红枣、坚果等等 , 虽说贴上了“健康”、“低糖”的标签 , 却少了传统做法中那几分猪油香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礼饼
礼饼是福建最具特色的糕点 , 外形像超大号的月饼 , 传统的做法是在薄薄的面饼中包入腌渍过的肥膘、花生、冬瓜糖、红蛇果、果仁和烤香的芝麻 , 清甜的冬瓜糖中和了肥猪肉的油腻 , 咸甜相宜 , 是福建很多地区年节、婚庆、孝敬长辈的礼品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 ,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 当地不少糕点铺还对礼饼的馅料做了改良 , 将肥猪肉去掉 , 换上了芋泥和咸蛋黄 , 又是一番新滋味 。
▼猪油炒米
猪油炒米在福建最早是作为军粮和战时老百姓的食物出现的 , 是将糯米用清水泡发 , 经过干蒸以后晒干 , 再炒成米泡 , 是客家日常的点心 。
如果将炒米加上白糖、麦芽糖、花生、芝麻、猪油等炒过 , 放进模具制成像切糕一样 , 吃的时候切成小块 , 就是福建著名的糖炒米 , 客家人也叫米拉糖 , 吃起来酥脆香甜 , 类似于北方的米花糖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灶糖灶饼
灶糖灶饼是祭祀灶王爷用的点心的统称 , 是民俗里用来收买灶王爷的嘴巴的 , 又叫“糊嘴” , 早年间福建灶糖灶饼的种类有上百种之多 , 都装在一个袋子里 , 有炒米、麻芝、灶公饼、灶婆饼、猪油糕、花生酥、老鼠仔、桃仁糕、金钱饼等 , 尤其是用花生粉、豆粉、麦芽糖等制成的酥糖 , 细腻香酥 , 色彩艳丽 , 最受孩子们喜欢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年糕
根据福建的传统 , 每年从腊月十九到正月二十九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年糕 。福建年糕有四种:红糖粿、白糖粿、菜头粿和肉丸 , 基本上都是用粳米磨成了米浆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的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红糖粿与白糖粿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用的是红糖 , 而后者是白糖 , 用大蒸笼蒸个二三十斤 , 一家人能吃个把月 。糖粿可以直接吃 , 也可以切成方形或菱形下水煮了 , 或是煎了吃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菜头粿又叫萝卜糕 , 寓意“好彩头” , 是把米粉面和白萝卜混合 , 加鸡蛋、大蒜和调味料后 , 在锅里用油煎到微黄 , 吃起来外脆里嫩 。
这些闽派糕点,在老华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肉丸通常用地瓜粉、肥猪肉、花生和芋头丝 , 加了红糖 , 放在荷叶上蒸熟即可 。也可油煎后再吃 。

推荐阅读